投资股市前的三个自我测试问题

发布时间:2022-09-22 07:04:14


  进入股市好多年后,我才读到《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这本书,里面有一节提了一个入市前的自我测试,是这样说的:

  开始投资任何股票之前,投资者都应该首先问自己以下三个个人问题:

  ①我有一套房子吗?

  ②我未来需要用钱吗?

  ③我具备股票投资成功所必需的个人素质吗?

  我在想,如果入市的早期就能好好的思考下这个问题,并做一个自我测试,也许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也少交些学费。

1

  我有一套房子吗?

  我入市的时候(2006年)想不到,也来不及问自己这个问题。

  那时,股市涨得太快了,我正在做银行证券相关的系统,离市场很近,感觉周围有一股洪流,就这样把你卷进去。一年后,我身边就有人在股市赚到了一套房,我当时觉得很着急,那时才毕业一年,没什么本金,账面看起来浮盈比例挺高,其实绝对值很低。不说一套房,连一套房的首付都还差很远,所以着急。着急的有道理,因为牛市确实很快就结束了,浮盈很快也变成了浮亏,之后继续每月工资加码,想回本出,没多久就变成了腰斩,这下就不用挣扎了,第三年我离开了股市,留下了一个套牢的账户。

  如今再看,回到林奇的问题,当时我有一套房子吗?没有。那时大家都想来股市赚快钱,前半程都感觉在股市很快赚到了钱,但最后真正赚到钱的不多,陷入套牢的更多。08年有一场大地震,楼市价格也塌了一截,但之后的一年内如果没在一线城市买上房,再往后收入的增长似乎怎么也追不上一线城市的房价,连首付都没能追上。

  回顾过去二十年的股市和楼市,这里存在一个基础比率,股市长期的统计是7亏2平1赚,而楼市则完全不同,多数人都赚到了,或者至少没亏。而房子除了投资价值,还有使用价值。买完房后,一般不会每天查看自己小区房子的交易价格。新闻也不会给你推送消息说:今天你的房子跌停了。你不会因此考虑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坏事,要不要卖了房子跑路。而且房产交易客观上的高成本和麻烦,导致多数人被动长期持有。一般人换房的平均时间在7~10年,而在股市接近90%的人,每年换手至少一次,这和股市的7亏2平的比例倒是比较接近。

  从投资视角,买股和买房,本质上应该拥有相同的态度,但房子和股票不同的特点导致心态完全不同。而在股市中,要获得同样的心态,可能得犯不少错,付出高昂的代价。所以,我想林奇建议先至少买一套房,之后再考虑来股市投资的事,毕竟一般刚买完房后,也剩不下什么钱了,再来股市交交学费,学费便宜些,还能有套房子保底。

  我未来需要用钱吗?

  所有的投资忠告都告诉你:要用闲钱投资。但闲多久呢?

  不管从美股还是A股历史来看,排除极端情形,一般3年以内可能要用的钱,就不要投入股市了。我刚入市前几年,和多数散户一样,一旦被套了,就很着急,急着补仓,摊低成本,等反弹保本出。然而现实是越摊价格越低,一直出不了,每个月的收入结余都用来抄底了,但底却迟迟未到。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留下足够的现金,一部分应对计划性的开支,一部分是计划外的储备。因为,股市从来不会符合你的计划。

  我具备股票投资成功必需的素质吗?

  投资成功需要哪些个人素质?林奇说:

  我认为股票投资成功所必需的个人素质应该包括:耐心、自立、常识、对于痛苦的忍耐力、心胸开阔、超然、坚持不懈、谦逊、灵活、愿意独立研究、能够主动承认错误以及能够在市场普遍性恐慌之中不受影响保持冷静的能力。

  这一长串的关键词,总结起来全是针对人性的弱点。知识可以学,本金可以挣,视野可以开拓,但认清自己,克服自身弱点,这就是投资中最难的地方。我06年入市时,明显不具备这些素质,在面对大牛市到大熊市的激烈转折时,暴露出太多弱点,很沮丧,结果和很多人一样,之后就远离了股市。

  所以,投资有时就是一场修行,在改善自己弱点的同时获得了经济收益的奖励。

  离开股市这些年,干了什么呢?早起,努力工作,先买了一套房子,再开始存闲钱。六年后,我套牢的账户居然解套了,还小赚一笔(买了2个iPhone),之后我又回到股市开始验证第3个条件是否具备了?个人素质这个条件从客观上是很难证实和证伪的,只能一边实践,一边循证,在不断的自我怀疑和考验中修行。



下一篇:什么是熊市

上一篇:尿不湿概念股票总市值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