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双低策略探讨(转债价格、转股溢价率)

发布时间:2023-01-04 15:25:19


  集思录数据有个双低值=转债价格+转股溢价率*100

  转债价格

  转债价格越低,有债底支撑,债底就是到期本息贴现,一般转债的利率都较低,比如随便看一个正邦转债,第一年0.4%,第二年0.6%,第三年1%,第四年1.5%,第 五年1.8%,第六年2%,根据剩余年限,取合理的折现率,比如3年期或5年期国债收益率,就可以计算出债券估值。比如计算6年期债的收益,按3年期国债收益率约2.5%来贴现,现值为99.7,要求高一些,按十年期国债收益率3%左右来贴现,现值为96.9。在这里追求几块钱的空间,远不如期权部分随意来一点更痛快,因此,没必要在这里纠结,直接按100作为债底即可,转债价格明显高于100,则债性的保护越弱,主要靠股性,如果接近100,则债底的保护越强。

  集思录采用YTM(到期收益率)作为参考,也就是内部报酬率,是使未来现金流折现值等于当前价格所用的相同的贴现率,如正邦转债剩余3.463年,现价为101.0040,YTM为:

  1.80/(1+x)^2.463+1.50/(1+x)^1.463+1.00/(1+x)^0.463+110.000/(1+x)^3.463-101.0040 = 0;

  计算出来的YTM,即x=3.71%。

  这里最后一年没用上2%,因为最后一年是用到期赎回价110,直接用110折现。如果买入时YTM为正,说明即便不转股,持有到期会是正收益,现价越低,YTM越高,即到期收益越高,债底越厚。YTM计算的基础,是基于100+历年利息折现,如果YTM很高,则对应转债价格会明显低于100,越低则意味着另一个风险,即违约风险,大部分情况下,如果市场整体正常,但给某个标的比较低的价格,通常预示市场认为该标的存在明显的风险。但是,如果是遇到特殊事件导致的大面积标的价格过低,YTM奇高,反而是机会,这是情绪导致的不理性。

  总体上,如上面所说,投资转债绝不是图3年期或5年期那点收益,因而,YTM不是转债考察的重点,而是作为转债买卖的安全垫指标,其他条件近似的情况下,YTM高的安全边际优于YTM低的。

  转股溢价率

  转股溢价率在上篇有初步探讨,将溢价率的变化分为7类,考虑到溢价率<0在转股期会因为套利而消失,非转股期会因接近转股期而收敛,因而溢价率主要的存在形态是>0。

1

  根据双低的存在形态,可划分为4个象限

2

  象限Ⅰ:转债价格低、溢价率低

  转债价格在100附近,溢价率低,下有债底保护,上有空间,溢价率低,如果正股上涨,转债会跟随上涨,能吃到正股上涨的大部分空间。双低策略中,这种标的是最理想的。

  象限Ⅱ:转债价格低,溢价率高

  转债价格在100附近,而溢价率很高,说明高溢价率主要是正股下跌导致,溢价率越高,说明正股下跌幅度越大,转债价格因为有债性保护,跌到债底附近,会放缓甚至停止下跌,评级越好越抗跌。这类情况在上篇有探讨,应该是博下修的标的,一旦下修,溢价率马上下降甚至抹平,双低值高变低,变为象限Ⅰ的对象。

  象限Ⅲ:转债价格高、溢价率高

  转债价格高,偏离债性,同时溢价率也高,说明其期望已被提前打满,或者被炒作,后面正股即便继续上涨,转债价格的上升空间也不大,这种标的是远离的对象,如果手里有,是出货的对象。

  象限Ⅳ:转债价格高、溢价率低

  转债价格偏离100越高,越偏离债性,债底的安全垫没了。溢价率低,说明转债价格几乎与正股保持同步上涨,下一步正股如果继续上涨,转债也将继续跟随。这个象限适合在上行市场做低溢价率策略,偏进攻性,主要博正股上涨。

  双低策略,是两个数值相加,相同的数字,结构可能会有差异,比如双低值同样都是150,可能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构,如

  情况1:转债价格100,溢价率50%;

  情况2:转债价格150,溢价率0%。

  这两种结构可能对应在不同的象限内,双高会被排除,也就是落在象限Ⅲ中的标的会被排除,双低的标的,可能会出现在象限Ⅰ、Ⅱ和Ⅳ中,可以将符合条件的标的放到象限中,可以直观看出组合是偏防守(Ⅱ)、偏进攻(Ⅳ)还是攻守兼备(Ⅰ)。

  现在有个问题,四象限的边界如何划分?

  双低策略是依据双低数值从低到高排名,取排名靠前的固定数量转债进行定期或满足条件轮换。从历史数据上看,双低数值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为分界线,2020年以前平均双低在130附近,中位数双低在120附近,2020年后明显提升,2020年~2022年双低平均是154、165和187,中位数双低也有类似情况,近5年分别为121、124、136、137、159,比平均双低要平缓些,说明存在两极化。以后会怎样?是继续上行还是会触及某个天花板?或者在某个数值上相对稳定形成边界,作为长期均值回归的参考?(如果历史数据方便获取,可以计算历史双低堆叠图会更直观)

3

4

  从转债的发行数量上看,市场明显扩容是从2019年开始,此前和此后应该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市场,我猜很多策略也是在2018年后才开始真正发挥作用并推广开来,这个角度上看,历史数据的指导性不够充分,毕竟真正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双低的阈值设置,应该也是在不断进化中。

5

6

  结合历史数据,从规则角度入手,看象限边界怎么设置更好?

  统计目前已经退市的285只转债,其中88%以强赎退出,统计这250只强赎退出时最后的成交价格分布,可以大致了解边界。

7

8

  从上面的最后成交价分布来看,分布最多的在130~150之间,二者加起来占28%,但这个分布的集中度并不突出,分布到其他价格区间的比例也不算低。换个方式来看待,用1-每个价格段的累计占比,作为高出这个价格的概率,比如分组1,如果转债价格边界设置在110,则发生强赎时有92.4%的可能性会超过这个价格,如果设定在120,则对应有84.4%的可能性,设定在130,则有74%的可能性,设定在140,有60%的可能性,设定在150,则不到一半的可能性。这么看下来,边界的设置至少要在140以下,如果追求更高的安全垫,则低于140,越低安全垫越厚,但越低可能也面临可选标的缺乏的问题。

9

  另外,为什么至少要在140以下,这个直接因素应该就是强赎条款,目前的转债强赎条款基本都是正股价高于转股价的130%,可以简单粗暴的认为就是转债价格到130元,这算是隐藏天花板。

  结合这两个因素以及可行性,当前阶段,转债价格的边界可以考虑设置在130元,这个边界下,有74%的可能性会超过,这个可能性我能接受。

10

  再来看溢价率,统计现存的转债溢价率趋势,可以看到2020年下半年后,转债的溢价率呈现持续上升的状态,结合等权指数来看,同期也是持续上涨状态,也就是说,可以理解为这个溢价率可能是情绪推动的上升,同样的问题,会不会回归,边界在那里合适?

11

12

  注:红色虚线部分,溢价率飙升,但同期指数明显下跌,分析下原因。理论上,转债价格下跌,溢价率飙升,说明正股下降更快,看了下溢价率最高点是4月26日,这个点对应全市场DM估值温度是21度,2019年1月熊市底部以来的低点,也是中小盘年内的低点,应该是正股下跌速度快于转债下跌速度导致。也就是说,前半段是情绪推动的溢价率提升,2022年3~4月的飙升则是正股快速下跌导致。4月26日后,溢价率下降伴随转债等权指数上升,说明正股的价格回升快于转债价格上涨。

13

  回到溢价率上,这个数据目前没有太好的想法,能否取中位数的平均值?比如就去20%?

14

  既然要求双低中的单个指标,转债价格130,溢价率20%,则双低值就不会高于150,取双低值150以下的转债,在3个象限中有分布,可以根据不同的思路,在不同的象限选择策略。这里先考察偏保守的双低策略,即在Ⅰ中选择双低策略,最新的转债数据,符合条件的有160只,在象限Ⅰ中的有56只,排除年限较短的,还剩57只。

15

16

  可以继续筛,如根据评级再筛,缩小范围,剩余26只,再从26只筛出10~20只,定期或不定期轮动?

17



下一篇:下修公告对转债价格的影响

上一篇:转股溢价率的几种可能变化及对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