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A股过去三轮牛市的总结:熊转牛的前提

发布时间:2024-01-26 08:12:14


  近十年,满打满算三轮牛市,两大一小。2014年7月-2015年6月一波大的,2016年3月-2018年1月一波小的,2019年1月-2021年2月一波大的。这中间的起起伏伏均是由资金推动的,每一轮资金属性均不一样。

  本文想通过回顾这三轮牛市,看看能不能总结出一些经验供这一轮参考。

  第一轮牛市

  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这一轮指数层面最为汹涌,上证指数从2033点涨到了5178.19点,上涨了154.71%。

  这段时间融资余额也在暴涨,从4千亿涨到了最高点2.3万亿,接近2万亿的增量涌入股市。同期公募的权益配置也从1.2万亿增加到了2万亿,增加了8千亿。

  这两块资金有区别的一点就在于公募增加量主要在15年1季度,而融资余额主要增加量在2季度。

图片1

  那时候两块资金加起来4.3万亿,期初是1.5万亿,增量是2.8万亿,而当时A股总市值在2014年底是37万亿,2015年年底是53万亿,考虑到2015年下半年暂停发新股,通过指数涨跌幅倒推,2015年6月份A股总市值大概在70-75万亿之间。

  也就是说,2014年底开始半年A股总市值翻倍,增加了30多万亿的规模,是通过至少2.8万亿的增量资金(实际上远不止,还应该加上私募+社保等资金)推动的。

  第二轮牛市

  2016年3月到2018年1月,这一轮指数层面涨幅在30%+。

  这段时间融资余额仅从8千亿到1万亿,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仅增加了两千亿。

  同期外资净流入幅度也尚可,净流入规模总和在3000亿元左右;公募权益配置从1.5万亿增加到了1.8万亿元,增量规模也在3000亿元。

  综合来看,这一轮资金增量至少在8000亿元。这一轮A股总市值从45万亿增长到了60万亿元,增量15万亿元,用8000亿元推动了15万亿元。当然这15万亿元里面包含了接近2年的IPO,剔除掉2016年+2017年ipo募资的4000亿元,大概是8000亿元推动了14万亿元。

  第三轮牛市

  2019年1月到2021年2月,这一轮指数层面涨幅在52.88%,从2440.91上涨到了3731.69。

  这段时间的融资余额从7500亿元到1.5万亿元,增幅100%,增量规模在7500亿元。

  同期外资净流入规模在6400亿元左右,公募从1.53万亿增长到了5.34万亿,增量规模在3.8万亿。合计增量资金至少在5.19万亿元。

  这段时间的IPO募资规模接近8000亿元,A股总市值从43万亿元增长到了84万亿元,增量在41万亿元,剔除掉IPO的就是40万亿。也就是用了至少5.2万亿元的资金推动了40万亿的规模增量。

  从过去三轮来看,2.8万亿推动30万亿,8000千亿推动14万亿,5.2万亿推动40万亿,基本上大牛市能用出1:10的效果,花一块钱推动10块钱的增量,小牛市(配合A股业绩增速好)能达到1:15甚至1:20的效果。

  本轮推测

  倘若完全出清且后续IPO暂停的情况下,A股总市值离2021年巅峰100万亿的规模差了20万亿元(目前在80万亿),即需要2万亿的增量资金入市,倘若真有平准基金,规模在2万亿,那么行情是能期待下的。

  但是,有个现实的问题就是一定要出清,融资余额在前几轮牛市过后其规模都相较于高位跌去至少50%或者回到最初的规模。第一轮从4千亿到2.3万亿再跌回到1万亿,第二轮从8千亿增加到1万亿再回到7千亿,第三轮从7500亿到1.5万亿,如今规模仍在1.5万亿元,根本没有减少。

  公募的权益配置也是,第一轮从1.2万亿到2万亿再回到1.3万亿元,第二轮从1.5万亿到1.8万亿再回到1.5万亿,第三轮从1.5万亿增长到5.3万亿,如今规模仍在5.8万亿元,反而小幅增长。

  这两大波资金是市场的一个缩影,证明大家仍抱头蹲守,不肯离场。这接近5万亿的高位套牢盘不走,新的增量资金进去效果会大打折扣。回想2015年,7月之后国家真金白银救市,至少又跌了半年以上。

  因此,斗胆判断,牛牛还在远方,熊熊仍在顽抗。



下一篇:聊聊最实用的估值方法

上一篇:股票下跌分为杀估值,杀业绩和杀逻辑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