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收益指数与指数基金中的分红

发布时间:2022-04-21 07:42:20


  什么是全收益指数

  全收益指数、净收益指数是价格指数的辅指数,与价格指数的区别在于全收益指数、净收益指数的计算中考虑了样本税前、税后现金红利的再投资收益,以供投资者从不同角度考量指数。

  即全收益指数对应税前现金红利再投资收益,净收益指数对应税后现金红利再投资收益,税率按10%。

  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1

  其中,T代表任意交易日,T-1代表T日的上一交易日,开盘参考价是指根据公司事件(如现金分红)调整的当日开盘参考价格。

  指数中的分红事件,是指指数中的成分股发生的分红行为,只要这个行为发生,公司除息,分红的公司市值减少,对应到指数上,该指数的市值也会下降,价格指数也会下降,但价格指数将此视为自然下跌(实际不是真下跌,而是分走了)。为了考察分红再投的收益情况,指数公司假定将这些分红又全都加回去,相当于回到未分红的状态,如上面公式所示,用收盘价/调整后的开盘参考价,还原回未分红的状态。

  模拟一个计算过程:

  假设沪深300指数中,某只成分股A分红,做以下假定方便计算:

  沪深300指数的调整市值:成分股A的调整市值(100000)+其他成分股调整市值(1000000)=1100000;

  假定成分股A的调整股本数10000股,登记日股价10元,每股分红1元。除息日,A分红,除息报价(或叫开盘参考价)为10-1=9元,相当于调整市值变为=9*10000=90000元。

  假定除息日收盘价为9.5元,则除息日调整市值变为1000000+90000=1090000;

  现在要计算全收益指数,分红出去市值需要还原回来,变为“其他成分股调整市值(1000000)+登记日成分股A的调整市值(100000)*除息日收盘价/除息报价=1000000+100000*(9.5/9)=1000000+105556=1105556。

  T-1日指数点位*∑(样本除息日收盘价*调整股本数)/∑(样本除息日除息报价*调整股本数)=T-1日指数点位*(1105556/1090000)

  1105556>1090000,这就是全收益指数高出价格指数的原因,1090000对应的是价格指数的调整市值,价格指数视分红为自然下跌。

  这里的计算公式与沪深300计算方式有点小差异,用的是和深成指数一样的逐日连锁实时计算。

  这个过程,会发现全收益指数只是一只理想状态下的收益指数,因为分红已实际发生,实际情况下,不可能全部的分红都会再投,可能会有其中的一部分会真正再投。所以,我们去看指数收益参考时,用全收益指数看到的收益,实际上是虚高的,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收益。

  换句话说,即便我们一直以红利再投的方式持有,最终的收益也会低于全收益指数,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分红并未实际投入。实际结果应该是介于价格指数收益+分红和全收益指数之间。

  另一个角度,目前存在一个疑问,虽然我们称这个过程为红利再投,但实际是红利再投吗?看上去更像是即期的价格修正。按公式来看,新的调整市值并未一直参与计算,而是在除息日以一个比值形式一次性调整,不作用于未来收益,当分红除息动作结束,其涨跌均是以价格指数为基准。

  从这个角度上理解,全收益指数更像是价格指数收益+分红。

  再来探讨指数基金中的分红。

  指数基金的分红,和上面探讨的指数中的公司分红是不同的,指数中的成分股在不同的时间分红,会将指数基金对应持有的成分股份额比例,分配到基金,体现到基金净值上,基金则可能在某个时间,比如年中或年底,将获得的这些分红金额从净值中拆出来,以现金的形式分配给基金持有人。

  一般指数基金分红会有个条件,比如跟踪误差超过基准指数某个数值,会采取分红,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指数基金到底是分红好还是不分红好?

2

  如果一只指数基金跟踪误差非常小,我之前的理解,跟踪误差小说明跟踪很好,但是,按照上面的逻辑,如果这支跟踪误差小的基金不分红,但其指数中的成分股分红并不少的情况下,实际这只指数基金是不理想的,原因是基金经理把该分给基金持有人的红利给跟丢了。正常情况下,指数基金的收益就应该要高于基准价格指数,然后年底将高出的部分以现金形式分红。

  按照这个理解,选择指数基金,应该看两个指标:1)跟踪误差是不是小;2)分不分红,以及分红的金额是否与指数中的成分股分红金额差不多。不能仅仅看跟踪误差。不分红的指数基金,如果认为全收益指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红利再投,是不能以此作为参考标准的。

  综上,后期指数基金的选择中,会考虑上面两个因素,一是误差是否小,二是是否分红,当然,分红后可以自己再投。这样有一个好处,可以观察该指数是否真的跟踪很好。



下一篇:普通投资者如何参与“固收+”基金?

上一篇:公募REITs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