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溢价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0-08-18 08:12:28


  什么是流动性溢价

  首先来说一下流动性,在资本的世界里,流动性是指将一个投资的产品(包含股票、债券、基金等等)转换成现金的一个过程。其次,在流动的过程中,有的产品转换成的现金比成本高,有的产品转换成的现金就比成本低,而这个差价就是所说的溢价。

  高流动性溢价:如果转化的过程产品价格以越接近成本价格(或者以更高的价格)且时间越短的,则称为流动性溢价高。

  低流动性溢价:如果转化的过程产品的价格以远低于市场价且时间比较漫长的,则称为流动性溢价低。

  基本上同一款产品,在流动性高的市场里面的价格要高于流动性低的市场,同时在出现金融危机、战争、灾难等,流动性强的抗跌性越强,流动性差的都会跌的比较惨!

流动性溢价理论

  举个例子

  一家公司同时在H股(港股)和A股(沪)上市,基本上你会发现,H股的股票价格要远低于A股的价格,一般价格会在30%左右,有的甚至在一倍左右,这里面除了有分红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流动性溢价的问题。因为港股的每天交易量相对于沪深是比较小的,因此同一家公司的A股股票就比H股的股票价格要高。

  流动性溢价低的弊端

  流动性溢价比价低的产品,如果突然出现金融问题,这种流动性溢价低的产品会出现瀑布式的价格下跌。比如我们了解的比特币,比特币是一个流动性溢价比较低的产品,在疫情出现的时候,由于大量的人需求将比特币兑换成现金,但是根本就没有那么多人接手,因此就会出现瀑布式价格下跌,当时,比特币的价格直接从8000多跌倒4000多,价格直接跌去了一半。

  流动性溢价的本质是什么?

  它来源于行为金融学的重要异象—动量效应。

  不同于有效市场假说所定义的随机漫步的股票价格,行为金融学视野内的价格,在时间序列上,阶段性表现出自相似性,价格波动率分布呈现明显的非正态特征,明显具有肥尾。找到这种自相似性的产生机制,成为当前量化金融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我们的流派认为,机构化后的A股自相似性,主要是受流动性驱动的,而非价格弹性驱动的。而且,这种流动性主导性,将越来越呈现头部集聚的特征。

  机构化的进程,本身也是去散户化的进程,其最大的生态红利,是中国散户群体认识到自身局限性,逐渐将家庭理财的风险权益部分,转向基金配置的历史过程。这是中国人口红利消亡,社会走入老龄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呈现多元化,群体审美偏好分层后的必然选择。

  我们认为,这个历史性的生态转变中,将长期存在两种以流动性为基础的市场价格自相似性。

  其一,长期流动性的沉淀效应,所造成的弱自相似性。

  天在下雨(散户入基),但并不大,细密稀疏(转化节奏较慢),用瓶子去接雨(发行产品容纳散户需求),最好的策略是什么?

  不要对风向雨量这些东西算来算去(不择时),选一块地势平坦没有疙瘩不会让瓶子翻倒的地方(买好股),把瓶子放上去等着雨自己掉进来,这就是最好的策略。

  雨的归宿,是改变自己喜欢动的特征,变成瓶子里静态的水,那么顺着雨原来的特征,来回跑来跑去的基金经理,就是阻止这个历史进程的逆行者,长期业绩注定会落后于待着不动的同行。

  两者的业绩表现差别,持续一定时间之后,散户天然的追涨杀跌和喜欢凑热闹的行为特征,会改变降雨量在不同瓶子之间的分布,水多的瓶子,头顶的降雨量也会越来越大,马太效应愈加明显。

  当瓶子底下的地面可以在即期或者远期展现出平稳性(瓶子不会倒)或者成长性(瓶子可以放更多),上述收多了雨水的瓶子,就会站的更稳,开口更大,这块地面本身也会因为瓶子的存在,产生相对于其他地面的溢价效应。

  这就是机构资金沉淀后的流动性所引发的溢价特征,由于其所需的时间周期较长,因此上述自相似性呈现出相对较弱的特征,但会在阶段区间呈现出间歇脉冲式的爆发。

  其二,短期流动性的集聚效应,所造成的强自相似性。

  随着上述沉淀效应的持续,机构群体会开始自然选择的优胜劣汰过程,管理规模的马太效应,将重塑机构群体的分层结构。

  胜出的机构,将拥有更完备的投研团队资源、更全方位的券商卖方服务,对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有超出一般机构的掌握和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市公司自身也会越加愿意优先释放相关基本面信息给这些优势机构,以便达到市值管理、融资推介等资本运作目的。

  落后的机构,将根据距离核心机构的圈层远近,重组成若干个小生态,逐级接受并完成上述核心定价信息的扩散。部分转型成功的中大游资,也会介入这一过程,对于上述信息做二次加工和发酵。其最终形成舆论场后,才会通过公开研报、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媒介,向更广大的市场群体进行传播,形成公开信息。

  这会造成在某些热门行业和板块中,明显的短期流动性集聚效应。这些行业是上述地势平坦地带的一个子集,相比于其他地带,他们对于宏观变化的反馈最灵敏,且自身行业发展存在相当多的边际变化,可以提供中频以上的基本面信息变化,供市场完成边际定价使用。

  由于机构群体在扩散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从点到面的路径(从少数大机构向其他外围机构),这具有明显的分形数学特征,且通过信息的二次加工,很容易生出容易被更广大市场群体接受的“逻辑”,在更大范围的市场群体中不断重复上述分形数学特征,因此其自相似性比前述中长期流动性所主导的部分,要强的多。

  这种强自相似性,一定会阶段性的推升上述热门行业板块的溢价效应。这是市场机构化以后,贝塔性退化的表现,总体波动率越来越小的同时,上述短期流动性集聚效应反而越来越强。

  总之,这两种自相似性,身出同源,而表象不同,在不同的驱动逻辑作用下,或者交替占优,或者携手共进,共同享受中国股市机构化和去散户化的红利,并且会在历史进程中,彼此借鉴,互相参考,逐渐融合,最终触发中国第三次牛市的到来。

  我们所采用的交易系统,将把这两类自相似性所导致的动量效应,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长期的交易对象,并以他们的动态变化,作为调整交易系统参数的主要抓手。



下一篇:给新手说说股票怎么玩

上一篇:进场、止损和止盈的时机和逻辑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