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市盈率、市净率、PEG、DCF估值方法的理解

发布时间:2022-07-25 19:01:00


  说到估值,先说一个最底层的实战原则,就是做到模糊的正确。估值是一种方法论,是帮助个人在选择标的和做长期而非短期买入时所参考的锚,买入不是一个价位点而是大概的一个价位区间,卖出同理,这非常重要。

  估值从操作上来说,它就是一个统计核算动作。按照既有的公式去计算对应投资标的的价值,值不值得买,是不是该卖。

  估值从理念上来说,市场上又有很多学派和门道,以及对应的适用领域。个人接触和能理解的有这么一些,在此归纳我对它们的理解(不是绝对的正确)

  1、市盈率估值:(公式:市盈率=股价÷每股收益)各类软件里都有,一般有三类:PE(静态),PE(动态),PE(TTM),释义在此不做详述。之前有阅读过类似文章,三者差别挺大,但时间点不同其软件数据逻辑也会不一样。

  一般我就直接偷懒看炒股软件中的PE(静态)数据(反正我这么干的,除非你对对应的公司财报数据有进一步研究,能透视利润数据,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再结合对下一年度业务增长的预期,来判断低估还是高估(可以来自行业机构的一致性评价、来自年报中董事会对未来业绩的判断、结合其市占率分析行业统计数据等等)。

  而市场上流行看PE(动态),但这里特别说明,不是软件中的PE(动态)数据,而是依据上述说的动作,对当年度标的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预估后,对比当前股价所做的估值计算。

  软件中的PE(动态)、PE(TTM)我基本忽略不看,没有参考意义。

  另外,计算方法上一般以扣非净利润与总市值进行粗略计算,不会较真到去抠每股收益层面(从净利润到每股收益的过程可能存在财务虚假技巧,我目前也不知道也无法展开细述),一般情况这样更便捷。

  2、市净率估值:(公式:市净率=股价÷最近一期的每股净资产)通常说这种估值适用于净资产规模大且比较稳定的企业,一般也多是周期性行业;如资源类、银行金融类等。过去市场底部的时候通常会拿整个银行行业市净率普遍破1来做为经验值判断,不过我对这些行业不了解,净资产的核算也无法合理判断,基本不会用到。

  3、PEG估值:(公式:PEG=P/E÷G=市盈率÷(未来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00))这是对市盈率估值的一种演变与补充,市盈率我一般应用PE(静态);这个估值法关键在于对企业未来三年业绩增长的判断,其多应用于成长型行业公司。咱大A里面历年比较火热的成长型赛道,其估值五十倍百倍的比比皆是,如果简单的套用市盈率逻辑就基本都Pass掉了。

  通常情况下,如果我的成长类股票标的其PEG<0.5时,是一定要进一步挖掘与分析价值的,重点关注;如果PEG<1时,可以做一个参考依据。

  总之,上述市盈率、市净率、PEG估值是应用比较普遍的,但需要去比较才有价值,无法判断其绝对值的高或者低,所以总体上有一个“与行业平均或者同行企业比较、与历史比较”的原则。而下面第四种估值,则是一种绝对估值方法。

  4、DCF估值:未来现金流折现法。这货的计算公式是比较复杂的,简单理解就是企业未来存续期间可以赚取的现金流折现到当下所体现的价值之和,对比当下企业的市值,孰高孰低。简称价值与价格的孰高孰低,绝对差存在即值得买,反之则高估了。

  准确算出企业未来存续期间可以赚取的现金流,感觉就像是停留在理论层面飘忽于星空的梦想,所以在实战中很多价值投资者对该模型进行了演变。过去关注的大V号里面,就老唐对他的估值体系与方法论做了详细论述,既简单实用也相对靠谱。

  5、老唐的估值方法论:简而言之,他结合无风险利率与企业的三年滚动经营业绩来,再与企业当下市值进行对比,明确合理及低估买入区间与高估卖出区间。采用的操作手法是分批次买入与分批次卖出(个股设买入仓位上限,这里涉及他的仓位管理原则,本次不详述)。

  简单展开一下他的基本逻辑:投资是一个购买资产实际购买力的过程,全世界都在进行着购买更高回报的资产、卖出更低回报甚至亏损的资产;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资产不是账面数字,因为法币时代,现金及类现金等价物是100%未来持续亏损贬值的资产。

  所以,当你买入一项资产并持有时,基本对比的是银行定存利率,考虑的是哪个能让你在未来一年内赚更多的钱。延伸一步说,当你买入一项资产并持有时,它的年化收益率连当年的通货膨胀率都PK不过时,你就在亏损的泥潭里。

  他的理念里面同样有对未来三年的业绩预估,这就是一个玄学的范畴了,依赖于个人对所投资企业的理解与判断。

1

  我的估值方法论

  由于个人精力因素、认知有限,信息渠道也有限、也不是全部精力投入到股票上,曾经也思索着怎样去明确我个人投资的那个估值锚。

  在过去,市盈率、PEG也都有参考,但于我而言,不是一个确定性的锚定。而对于企业未来三年滚动业绩增长的预判,恕我无能,哪家企业来了我基本无法判断,都没有那样的研究深度。也许未来有提高的可能,但目前确实不行。

  提到老唐的估值是因为他的理念对我个人助益是非常大的,他的理念具备很强的实用性。所以我基于他的模型逐步提炼我个人的估值模型,在此简单记录,后续完善。

  首先,我选择的标的大多是相对偏成长类型的股票,行业未来复合增长率数据是可以从多方资料及信息进行印证的,这是第一安全垫。

  其次,所选标的是行业内靠前的企业,或者其财报数据是我认知范围内,可以分析得出相对可靠结论的企业,这是第二安全垫。

  最后,把企业未来业绩增长周期缩短至一年,按滚动一年来进行判断。未来一年的业绩增长可以通过机构研报、企业报告、行业数据等有一个粗略地判断,我个人认为这样的预估数据至少比预估三年靠谱。

  行业复合增长率多少合适呢?大致30%以上,比如当前的新能源光伏、风电;医药类的医美、CXO;部分受益于国产替代的半导体细分行业等。

  当企业当前总市值对比企业当年底可实现净利润倍数在25倍以内时,我会视为一个良好的机会,越低就是越难得的机会。因为这样,基本可以等待一个戴维斯双击的机会。

  当企业当前总市值对比企业当年底可实现净利润倍数在50倍以上时(触及老唐估值的倍数上限),可以考虑卖出,也可以继续持有。

  这时候需要结合企业所处行业市盈率情况、历史情况辅助分析,给出答案。

  或者有其他更好的交易机会,进行置换。

  另外,很关键的一点,如果企业及企业所处的行业从成长型向稳定型过渡了,甚至变成不成长了,那则另当别论。

  怎么论?目前没想好,反正可以简单粗暴,退出便是。

  总之,盈利的确定性与可持续的稳定性是估值的核心,操作上坚持模糊的正确原则,在自己的能力边界范围内操作,尽可能地去减少意外风险对于长期投资可能产生的亏损吧。



下一篇:生物质能发电概念股票总市值排行榜

上一篇:股票MA250线战法的一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