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欧元的世界货币之争为什么没有成功

发布时间:2022-10-16 17:02:45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元凭借美国当时无与伦比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成为事实上的世界货币。在战后数十年里,没有任何其他货币足以挑战美元的地位,世界各国也都接受美元作为国际性通用计价货币,包括GDP统计、大宗商品定价等。

  成为世界货币的美元,既获得对其他经济体的巨大间接影响力,甚至可以通过调整美国货币政策、扰动其他经济体,也背负了其他经济体不曾了解的痛苦。很多人只会看到,美国可以通过印钞输出通胀,但是美国因此失去了通过人为干预汇率获取出口优势的能力。

  这就像中国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意味着中国各地除了北京人都有别人听不懂的家乡话,只有北京人说话,全国各地都听得懂。一方面,北京人说话全国通行,另一方面,北京人失去了一种“密语”的能力。

  但大多数人都只看到美国利用美元优势,打击其他竞争对手,甚至选择性遗忘包括像“广场协议”等历史事件的事实。

  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下,日元快速升值,与欧洲的西德马克,在本国强劲经济成长的支撑下,隐隐成为美元的潜在对手。日元和马克也逐渐在国际贸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后世纪之交时,以西德马克为核心,欧洲各国相继推出统一货币政策(Single Monetary Act)和欧元(Euro),既希望借助欧元的诞生、实现欧洲经济更进一步的整合,也希望利用欧洲经济规模的优势削弱美元在全球金融、贸易等方面的主导地位。

  无论是日元、还是欧元,在表现出对美元的挑战后,都呈现出“高开低走”的趋势,非但没有真正动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甚至自己还曾经多次深陷窘境。

  日元兑美元汇率在历史上曾经有过80:1(1995年4月)、75:1(2011年11月)的高光时刻,而近期则徘徊在145:1附近,短短11年(2011-2022)就贬值一半。欧元在最近一波美联储的加息周期中,跌破兑美元汇率1:1的心理关口。

1

  阴谋论者一定认为,无论日元、还是欧元都是美元的牺牲品,都是邪恶的美国政府、甚至共济会的深层政府在背后各种算计的结果。不得不说,在智商洼地,阴谋论的市场总是一片欣欣向荣。

  前面提到,美国的确可能通过美元的事实性“世界货币”地位的优势,采取有利于本国经济竞争力的政策,但是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结束金本位、“大通胀时代”等重大事件后,美国早已没有定于一尊的能力,多数情况下,需要依赖包括日欧等盟友的支持。

  比如常被作为美国金融霸权例证的“广场协议”,并非美国逼迫日本采取日元升值,而是日本为了缓解日元贬值对国际贸易体系造成的不公平竞争压力,所主动采取的调整。

  作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战争结束后满目疮痍,在美援和朝鲜战争的带动下,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经济已经完全恢复。

  1956年,日本政府制定“电力五年计划”,建立电力工业和用石油取代煤炭,出现战后第一次经济发展高潮,时称“神武景气”。1958年后,日本政府开始引导企业生产如汽车、电视等家用电器和钢铁,出现了第二次经济发展高潮,称为“岩户景气”。

  申办成功1964年夏季奥运会后,日本为了东京奥运的直接场馆投资为295亿日元,间接投资(公路、地下铁等交通建设,上下水道铺建等)则达9,600亿日元。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再一次拉动了经济,时称“奥运会景气”。

  但奥运会结束后日本经济出现了放缓,于是日本政府决定发行战后的第一次建设国债刺激经济。在这期间,有不少大企业合并,同时私家车和彩色电视快速普及,国民的所得水平快速提高,时称“伊奘诺景气”。

  197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从美元与日元的比较走势图上,清晰的看出,在“广场协议”前,美元兑日元的汇率最高触及惊人的1:262.79。

  出口立国的日本,凭借超低的汇率,极大刺激了向国际市场的出口,但是,当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这样的政策势必会引发其他受到负面冲击的经济体的不满。

  如果不加调整,只会产生两种结果:第一,各国竞相贬值本币,重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情景,第二,日本将日元大幅升值,重新平衡各国汇率稳定和贸易赤字。所以,“广场协议”应运而生。

  至于“广场协议”后,日本陷入“泡沫经济”的“失落的二(三)十年”,并非是“广场协议”的结果,毕竟“广场协议”中甚至都没有规定日元要升值到什么程度。

  当日元快速升值3倍(1985年“广场协议”签署到1995年日元对美元汇率第一次峰值)的十年间,日本人并没有利用强势日元补自己在资源储备、科技创新、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的短板,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大笔收购,包括好莱坞片厂、纽约房地产。最终“泡沫经济”的破灭,是因为日元升值后的出口竞争力下滑、叠加亚洲四小龙等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以及高价收购资产的价值回归。

2

  欧元的命运更加多舛,首先,欧元之父是个被翻译叫蒙代尔的美国人(Robert Mundell),其次,美国卡特政府的副总统也被翻译成蒙代尔(Walter Mondale),所以不少人认为欧元的出现就是美国政府的阴谋,虽然这些人中没几个仔细分辨过两者名字英文的差异,前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nity)”的提出者,后者是检察官出身。

  此外,欧洲内部的差异性、特别是社会文化与福利政策方面,导致欧元区各成员的经济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统一的货币与货币政策天生就具有明显的缺陷,比如北部与南部在遵守财政纪律、赤字率、政府开支等上的不同态度。再加上,欧洲社会普遍的高福利保障制度,让欧洲实业在面对亚洲等新兴区域的竞争挑战时难以招架。

  本世纪初期的欧债危机,表面上看,是美国华尔街为部分“欧猪”国家设计了“巧妙”的金融交易,掩盖实际债务风险,但是债务也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华尔街为“欧猪”们空手变出来的,华尔街只不过是缺乏道德约束地为客户提供了服务。

  欧元区经济结构中,具有持续创造价值能力的部分也远低于美国,所以,欧元区的经济不足以支撑起对欧元的寄托,欧元的汇率波动是被动的,取决于对手货币的币值。

  美元,之所以能够持续成为“世界货币”,是因为其内在的经济逻辑。

  第一,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出口国之一,美国出口的产品受到许多国家的欢迎,也就是说,很多国家都希望买美国货,加上美国货的不可替代性,所以,想买美国货就要付美元。

  第二,美国是全球政治、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不少对美国具有贸易顺差的国家需要美国在某些方面的支持、甚至是保护,因此,这些国家也愿意保留美元,作为保持与美国关系的基础。

  第三,美元虽然在历史大周期中是持续贬值的,但其他货币也一样,所以相比而言,美元的稳定性更突出,作为外汇储备,既可以用于进口支付、也可以保值。

  所以,日元、欧元或其他货币想要取代美元,首先,要看贸易对手方是否能接受,如果贸易对手方更信任美元,那么想要以日元、欧元取代美元就异常困难。

  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中难以逾越的困难,中国每年主要的贸易对象是欧美,那么欧美愿意接受人民币取代美元或欧元吗?如果愿意接受人民币的国家在贸易量上,只占一小部分,那么人民币的国际化就是不现实的。

  目前能够接受人民币交易的,大多是中国的贸易逆差对象、特别是资源出口国,这也就意味着,之所以他们愿意接受人民币,是受经济利益驱使,即使对人民币的信任不敌美元欧元日元。当接受人民币的国际贸易量有限,在海外流通的人民币规模也就受限,中国的贸易对手国或人民币接受国收到人民币后,也不能用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最终还是流回中国、采购中国商品或兑换成美元欧元等其他货币,无法形成像欧洲美元、亚洲美元、石油美元等与美国本土美元流通相关性低的独立循环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的困难虽然重重,但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仍然明显。

  所有美元的交易都需要经过美国的银行,所有欧元的交易都需要经过欧洲的银行,因此,通过美元或欧元进行的全部交易都会被美国或欧洲的银行、或背后的政府掌握,这在以美欧为核心的西方体系下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但像中俄等非欧美体系的战略竞争者无疑会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下一篇:汇率对投资的影响和对策

上一篇:美元是怎么变成世界货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