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市盈率计算股票的上涨空间

发布时间:2021-08-13 20:09:16


  如何正确看待“市盈率”?

  “市盈率”(PE)可以说是所有股票基本面分析教材的入门指标,也是在给一家公司计算估值水平时使用最为广泛的指标。然后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市盈率的含义,简单地把公司估值水平的高低与市盈率的高低画等号,认为在市盈率较低时买入,在市盈率较高时卖出,就可以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这样的想法显然有一些天真,跟初学技术分析的同学认为“金叉买死叉卖”就是财富密码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PE

  先来了解一下市盈率的计算公式,市盈率=公司当前总市值/公司过去一年的净利润。也就是说,它的本质是“投资者现在愿意出几倍于过去一年净利润的价格买下一家公司”,背后所反映的,是市场对公司经营前景的信心和对未来资产价值的判断。

  没错,尽管有着公司基本面的软约束,但这仍然是一个受到投资者主观因素影响特别大的指标。公司的基本面变化仅仅是改变投资者对公司信心和价值判断的诱因之一,而不是全部。只不过来自基本面变化的部分,更多属于一种长期诱因,一般较为稳定且适合研究。而来自于其他因素变化的部分,诸如流动性松紧变化、市场审美偏好变化以及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之类,更多属于一种短期诱因,难以量化研究和预测。

  那么是不是所有公司都适合从市盈率的角度去定价和研究其估值水平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比如年度利润出现亏损的公司,由于市盈率的计算结果必然是负数,显然无法用作估值的比较。只要这家公司在未来依然有继续存活和实现盈利的可能,公司的合理价值应该是大于0的。

  比如虽然目前只有微薄的利润,但是因为技术创新、管理层变动、政策指引或是行业前景等因素,公司的经营前景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对于这样的公司,由经营业绩潜在的巨大波动率所带来的“时间价值”,是要远大于由过往的财务数据所计算出来的“内在价值”的。此时市盈率指标的“高估”往往就是一种假象,它是不能与公司股票被实际高估划等号的。

  再比如,虽然公司在过去的一年实现了利润的大爆发,但是贡献业绩爆发的事件没有可持续性,更多地是属于一次性收入或是短期收入,此时市盈率指标的“低估”往往就是一种假象,是不能与公司股票被实际低估划等号的,因为其中包含了投资者对于公司业绩会快速回归常态的预期。

  还有一类公司,它的经营成本相对固定,但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这类公司一般被称为周期股。那是不是所有的周期股也都不适合用市盈率去估值呢?这也不是绝对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周期有长周期和短周期之分,有强周期和弱周期之分。对于收入属性为短周期和强周期的品种,市盈率的变化往往是一种滞后信号,指标的高估或低估并没有很强的参考意义,隐含的是市场有效定价的提前。而对于长周期和弱周期的品种,市盈率的变化又往往是一种领先信号,指标的高估与低估反映的是市场有效定价的滞后,对蕴藏其中的风险与机会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总结以上案例的特点不难发现,对于市盈率定价来说,在公司基本面属性里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公司的盈利增速确定性和利润规模大小。盈利增速确定性越高,意味着公司的“时间价值”越容易计算,市盈率指标所包含的时间价值部分的“折溢价”就容易做一些换算处理来实现合理的比价。利润规模越大,意味着公司的“内在价值”占比越高,构成市盈率指标数据的根基就越是稳固,市盈率指标的绝对值高低与公司实际估值的高低也越是接近。此外,公司净利润中现金流部分的占比越高,也会让公司内在价值的可靠性变得越高,从而让市盈率指标运用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那么假定有一家公司A,各方面属性非常适合用市盈率指标来做定价和估值分析。且为了消除变量,假定投资者群体已经足够理性,仅依据公司基本面信息来给出公司股票的合理报价。在这样的情况下,估值的高低主要由哪个因素来决定呢?答案是公司的未来预期盈利增速。

  如果预期未来公司的净利润增速保持高度稳定,每年都是10%,那么投资者给出的市盈率估值倍数也是不会发生改变的,今年是多少倍,明年还是多少倍。只不过因为净利润规模的增长,要保持同样的市盈率,公司总市值也需要同步增长10%,意味着股价会上涨10%,这个时候股价的变动幅度和净利润增速是高度一致的。

  如果公司在经过一年的发展之后,市场发现公司实际上做到了15%的利润增速,并且预期以后也能保持在这个增速水平。那原来依据10%增速所给出的市盈率估值显然是低估了。这种情况下,公司的合理估值就会得到提升,这里假定估值会提升20%。那么在此期间的股价涨幅,就应该是1.15*1.2-100%=38%。

  如果公司的经过一年的发展之后,市场发现公司实际上只做到了8%的利润增速,并且预期以后也只能保持在这个增速水平。那么原来依据10%增速所给出的市盈率估值显然是高估了。这种情况下,公司的合理估值就会下降,这里假定估值会下降20%。那么在此期间的股价涨幅,就应该是1.08*0.8-100%=-13.6%。

  通过上述案例,不难发现公司的未来预期盈利增速对市盈率的定价有着显著的影响,预期增速的上升与下降往往对应着估值水平的抬高与下杀。这也是有些股票出现长牛或长熊走势的根本原因。

  聊到这里,大家应该也对市盈率这个重要而基础的估值指标有了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以后在运用这个指标的时候也可以少一些简单的线性思维。股票市场是一个定价有效性和无效性永远同时存在的市场,在寻找机会和警惕风险的时候,需要我们也同时做到对常识的尊重和对市场的敬畏,随波逐流或是自作聪明都不可取。

  曾有人问我,A股市场到底是正和博弈还是负和博弈,答案其实既不是A,也不是B,而是容易被忽视的C:从你下单买入一只股票开始,你就已经同时参与了两种博弈,一种是通过对上市公司的挑选和持有获得公司价值成长的博弈,另一种是通过对进场和离场时机的选择获得股票估值差价的博弈,前者是正和博弈,后者是负和博弈,两者同时开始也同时结束,同时贡献着你的投资盈亏并且无法割裂,与人的主观意愿无关。但我们也并非完全没得选择,在构建自己投资策略的时候有着很多方法去扬长避短,只是持续成功的前提是你要能勇敢地面对和接受这个事实,这或许是投资中最反人性的部分。

  如何用市盈率计算股票的上涨空间

  新股民们总是认为在股市中要稳定赚钱就得学会“预测股价”,买入一只股票前,最想知道的就是这只股票能涨到什么价格。然而股价的变动并不是“自然科学”的范畴,是不可能用一系列数学计算来准确预测的,哪怕是用超级计算机去运行机器学习的算法也做不到。因为能决定股价涨多高的,永远不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数据,而是股民群体的情绪或者说人心。

  也就是说,计算股票的上涨空间这件事,本就是个伪命题。那么我在标题中所说的计算上涨空间又是何意呢?这里面,其实是暗含了一些极其重要的前提假设的。

  我们都知道A股市场既非完全有效市场,也不是完全无效市场。在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之后,比较贴近事实的描述是,大部分时间股票的定价是有效的,少部分时间则是无效的。对于一只比较适合用市盈率来分析和定价的股票来说,它过去三年时间的市盈率中位数,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比较有效和稳定的估值中枢。

  为什么是用三年,而不是更短的一年或更长的五年呢?经常读卖方研报的同学,应该都能注意到,券商分析师们在研究一家公司时,往往是根据过往三年的经营情况叠加上现在的一些变化因素去推导未来三年的公司业绩,从而给出自己所判断的合理估值。对过往数据的分析,如果只用一年或两年,显然无法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而如果用五年甚至十年,往往又无法及时反映出行业环境与公司经营状况的最新变化。对未来的推导也是如此,只推导一年的业绩容易降低研究工作所包含的价值,因为这很可能已经被包含在当前的股价之中,而如果去推导五年或十年的图景,又容易陷入虚无的想象之中,降低研究工作的可靠性。对于实际做交易的买方层面,也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太过短期的基本面数据,缺乏交易层面的有效指导意义。而太过长期的数据分析和交易执行,又会大大提高交易的机会成本,降低容错率。综合考虑之下,看三年+算三年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了。

  那么为什么要用中位数而不是平均值呢?因为平均值更容易受到少数无效定价的极值影响,产生对有效估值中枢的偏离,而中位数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只是大多数行情软件都不支持对中位数的默认显示,需要自己编写指标或是统计数据去实现计算。

  有了计算得出的市盈率三年中位数作为估值中枢,就很容易算出第一种“上涨空间”,也就是当股价的估值显著低于估值中枢水平时,假设它在短期内会实现“估值修复”,那么从当前股价上涨到估值中枢位置所对应的股价时可以收获的上涨幅度,就称之为“修复空间”。这个空间往往不会太高,只要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也很容易被兑现,因而比较适合作为“第一目标”。

  此外,由于市场情绪存在显著的钟摆波动性,一家公司的股票既然有低估的时候,自然也会有高估的时候。假设股价上涨到某一高于估值中枢的位置后不再上涨也不再下跌,并且在一年或是两年之后,仅靠公司的业绩成长刚好可以让市盈率水平回归到此刻的估值中枢位。那么这个位置就可以被称为一年高估位,或是两年高估位,它所对应的价格相对于此刻股价的涨幅,就可以称为“高估空间”。这个空间显然会大于修复空间,也更难被兑现,因而比较适合作为“第二目标”。

  除了普通的高估之外,在一些特殊背景下,公司的股价还有可能完全脱离基本面,进入到纯粹的击鼓传花式情绪炒作。这种时候从估值波动率的统计学角度去寻找“狂热”的界限或许更为合适,对应到计算方法上,就是用市盈率三年数据的两倍标准差所对应的位置去计算上涨空间。从统计学的角度,正负两倍标准差以内的分布范围对应着95.5%的统计概率,而股价上涨超过两倍标准差的概率自然也就只剩下了2.25%,足以作为股价炒作已进入“狂热”的证明。这个空间往往也大于上面所提到的“高估空间”,非常难以被兑现,因此比较适合作为“第三目标”。

  最后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哪一种计算方法,都不意味着股价的波动必然会去兑现相应的上涨空间,尤其是在你所研究的公司被市场预期可能存在基本面情况有重大变动的时候或者是公司本身发展阶段并不适合用市盈率去定价的时候。然而当你对市场做一些整体性的研究,或是仅仅用来评估对比投资标的所隐含的性价比时,我相信这样的计算方法也多少有一些自己的价值所在,总归是好过简单粗暴地拿同行公司的估值水平做简单“对标”。



下一篇:股票估值方法的一些个人经验分享

上一篇:妖股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