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对冲和套利的逻辑思考

发布时间:2022-01-20 08:23:05


  对冲和套利主要盈利模式是在买一个标的的同时卖出一个标的,赚取两者之间的差价。

  但对冲、套利并非没有风险,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如果买入的标的下跌,而卖出的标的上涨,那就不只是简单的单边亏损,而是两头亏,暴亏!

  对冲有相关资产间的对冲,也有不相关资产间的对冲。在相关资产中,拿股票举例,比如你看好一个行业,行业中的龙头公司是A,再选择一个业绩差的公司B,在买入A的同时卖出同等数量的B,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简单的套利策略。

1

  买A的逻辑是公司业绩好,市场占有率高,估值合理,只要公司A能继续保持增长,股价大概率能继续上涨。

  但为了应对潜在的系统性风险β,或者个股的黑天鹅α,在你不想承受潜在单边风险的前提下,你可以卖出同板块中业绩差的股票B。

  卖出B的逻辑是即使这个版块以后大涨,两者都没有出现β和α风险,一定是业绩好A的涨幅更大,业绩差的B涨幅更小;

  如果两者出现了系统性风险β,由于A的业绩更好,市场更认可,A的跌幅会更小,而B业绩更差,市场认可度不高,跌幅会更大。

  这样你就可以赚到两者中的差价,这也就是套利的核心逻辑。但如果A和B两者中间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β,而出现了非系统性风险α呢?

  如果这个α出现在你卖出做空的B身上,那你会获得双倍的受益。但如果出现在你买入做多的A身上,由于A是龙头,A的暴跌大概率会影响业绩更差的B,虽然影响的程度不大,但你受到的损失也趋向于double。

  所以单一的一组对冲策略仍然不能规避个股的黑天鹅α,这个时候就需要把资金打散,同时持有若干组不同行业、不同板块的对冲策略组合,保证任何一组对冲策略在遭受个股黑天鹅α时都不影响整体组合的收益。

  这是同品种间比较朴素的对冲策略思想,如果你根据宏观政策预测未来利率会走低,你就可以买入持有股票资产的同时卖出债券资产,实现跨金融资产间的套利。

  还有汇率、地产、黄金、指数、期权等等都可以构成你的套利组合,前提是你要知道两方或多方间的影响和变动关系,以期望在资产间的变动中获得价差。

  如果一个对冲策略的逻辑是正确的,其盈利往往是很高的,会颠覆大众常规的认知,尤其是不同金融资产间的套利行为。

  就算是相同金融资产间的套利,如果逻辑正确,盈利也是非常可观的,而且这种利润的获得很稳定,我们就拿最极端的同种商品的跨期套利来举例。

  跨期套利在所有对冲策略中风险应该是相对较小的一种,因为同一种商品,价格相关性很高,不同月份的合约在绝大多数都会同涨同跌,只不过幅度有大有小而已。

  这个幅度就是跨期套利的利润来源,但如果做反,同样亏损也是很高的。

  我们假设有一个商品X,这个商品市面上的价格1000元/吨,现在市面上交易的除了有商品X本身之外,还有X的金融衍生品X1和X2。

  X1和X2分别是未来1个月、未来2个月X的价格,这两个合约可以随时转让,也可以持有到期。买入持有到期的按买入的价格提货,如果卖出,持有到期也会按照你卖出时的价格交货。

  由于市场上的货太多,X的价格也一直在下降,虽然下降到现在的1000元,但大家普遍还是对X的未来不看好,所以未来1个月X1的价格是800元,未来两个月X2的价格是700元。

  也就是现货X——未来1个月X1——未来2个月X2的价格呈现逐渐下跌的趋势,即所谓的back价差结构。

  现货X和两个金融衍生合约X1、X2都按照当前的价格进行交易,过了一段时间,市面上的货销售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由于某些特定原因,比如一个特殊政策,使得市场上对X商品形成强烈的需求。

  而很长一段时间,由于X的价格被打的很低,很多工厂亏钱、贸易商业也不赚钱,大家都不愿意生产了,导致供应端出现了问题,可售的货源有限。

  低价的影响是双重的,首先会抑制供给,因为没有人会亏钱生产,即使亏钱扛一段时间,也不会一直扛下去,慢慢的就会有人退出生产,产能就会清退,产能减少,市面上的供应就会减少。

  同时,低价会刺激需求,原来市面上不会使用这个商品的用户,看到它非常便宜,就有了使用的欲望,这就会带来增量的需求。

  所以,在这个时候现货X开始了涨价,比如最先涨到了1100元/吨,这时候大家预期变得不那么悲观了,相应的未来一个月X1的价格、未来两个月X2的价格分别都各涨了100元(X1=900元、X2=800元)。

  通常在这个时候有头脑的会选择做多,即要么买入现货X,囤货惜售,等价格涨到1200、1300、甚至2000元的时候再卖出去,赚取这个价差。

  要么以现在900元的价格买入X1或者以现在800元的价格买入X2,等价格涨到1200、1300、甚至是2000元的时候再转手把合约卖出去。

  或者把这两个合约直接持有到期,按到期后的现货价格再卖出,反正买入的时候是900元和800元,如果预期未来价格还能涨,那持有到期获得的利润是最高的。

  但这种直接买入后再卖出赚取差价的策略建立在你预测未来价格会上涨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未来价格没有涨,反而下跌了,你的风险就大了。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单边风险,买卖股票是与此是一个道理。

  引入对冲的逻辑就可以减少很多风险,比如当下你判断现货X供应紧张,需求大爆发,市面上也没大多货,预期价格会继续上涨,但中间会不会有别的资金进来生产,政策会不会变动等你都不确定。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买入现货X,同时卖出未来1个月的X1;或者买入未来1个月的X1,同时卖出未来2个月的X2。

  逻辑是这样的:

  如果商品X未来要涨,由于当下需求旺盛是确定的,供应紧张也是确定的,那X上涨的概率确定性就非常高,这是买入现货X的逻辑。

  而未来是不确定的,未来1个月可能由于价格涨幅很大,吸引了很多工厂来生产X,而X这种商品的扩产周期又很短,往往短时间内就就会对市场价格造成冲击,所以卖出未来1个月的X1。

  这样对冲后,即使未来符合判断,没有工厂进来生产,货源越来越少,那现货X的涨价幅度也一定大于未来一个月的X1的涨价幅度。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即高价本身会抑制需求、刺激生成和供应,所以如果涨价涨到天上去,也只是当时能维持住这个价格,由于资金的逐利性,既然赚钱,一定有大批产能开足马力生产,未来价格就一定会下来。

  所以涨的越猛,两者的价差拉的就越大,盈利就会越多。

  如果对未来价格预测不准,很快就有很多工厂进来生产,使得产能明显增加,即使扩产周期再短,也需要生产——分销——进入终端用户手中这一个过程,今天大力生产解决的是明天或者后天的供应,但解决不了今天就缺货的事实。

  所以当价格下跌的时候,由于当前货源少,供应紧张,现货X的价格一定跌的少。而大批的产能开足马力生产,未来1个月的供应显然会过剩,所以未来1个月X1的价格跌的会更猛烈。

  不管预期正确还是错误,买入现货X,卖出未来1个月X1都能实现盈利,这就是所谓期现间的对冲套利。

  如果买入的是X1、卖出的是X2呢?两个合约间的对冲逻辑是什么呢?

  买入X1的逻辑是:X1是未来1个月的合约,与现货X的时间距离最近,即使现货X供应由不足变得过剩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相比未来2个月的X2,X1受到的冲击显然会小一些。

  如果缺货的问题短期内解决不了,距离当前时间越短的X1涨价的概率就越大,而距离当前时间越长的X2涨价的概率就没那么大,或者涨幅就没有X1那么明显。

  即使当前就能解决缺货的问题,价格自然就会跌下来,这个时候现货X、未来1个月的X1和未来2个月的X2的价格都会下跌,但是这中间会有幅度的问题。

  现货X的价格是1100元,未来1个月的X1的价格是900元,未来2个月的X2的价格是800元,假设三者同比例都先跌去200元。

  那现货X的价格就变成了900元,未来1个月的X1的价格变成了700元,未来2个月的X2的价格变成了600元,如果再下跌如何判断幅度呢?

  这个时候未来1个月的X1的价格相比现货X的价格已经低了200元,即X1贴水200元,由于X1在未来1个月面临交割(买方接货,卖方出货),而交割的价格一定是按照当时现货的价格。

  此时又由于X1贴水现货200元,所以买入X1的安全边际就更高,原因是啥?就是交割逻辑,那有人说未来2个月的X2价格不是更低吗?低于现货X300元呢,为什么不买X2呢?

  因为两个合约间,距离现货更近的那个合约,也就是X1更多的商品逻辑,因为面临交割,资金必须要选择是走还是留,现货的现货是主要矛盾。

  而未来2个月的合约X2更多的是金融属性,没有交割压力,涨跌都可以,在预期未来悲观的情况下跌的会更多,也就是所谓的充分反应,有时候会过犹不及。

  在而于其未来乐观的时候,不会真等到未来去兑现,现在当下就会充分反应,所以当下现货X或者距离现货最近的合约X1价格涨的一定更猛。

  这就跟股市利好消息兑现是一个道理,一个利好消息,一定是当下就会反应在股价上,如果到了利好消息约定的那天,股价已经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那天反而可能会下跌。

  所以不管买入的是现货X,卖出的是未来1个月的X1;还是买入的是X1,卖出的是未来2个月的X2,只要当下是供应紧张,货源较少,那不管未来供应宽松与否,也不管你对未来价格判断的准确与否,都能实现盈利。

  这样的对冲套利策略,一般术语上叫正向套利,简单理解为买近卖远。正向套利的盈利非常稳定,具有可持续性。

  与正向套利相反的是反向套利,反向套利的风险收益比不高,风险理论值很大,收益理论值有限。这个盈利空间就是商品的持仓成本,也是无风险套利的空间。

  拿刚才举的例子,现货X——未来1个月X1——未来2个月X2的价格呈现逐渐下跌的back趋势,现货X是1000元,X1是800元,X2是700元。那潜在的利润空间是多少呢?

  如果忽略其他基本面因素,假设都按照反向套利的因素发展,你做反套盈利的理论最大值是可以算出来的。

  比如现货X如果储存1个月的仓储成本是50元/吨,运输成本是10元/吨,交割税费是30元/吨,交易成本10元/吨,加起来一共100元/吨。假设这就是现货X储存1个月后交易需要的所有成本。

  反向套利与正向套利相反,就是卖出近月,买入远月,在这个例子中距离未来1个月的X1就是近月合约,距离未来2个月的X2就是远月合约。

  X1-X2的价差是100元,这是你卖出X1同时买入X2的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基本面因素都对你有利,你卖出的X1出现了下跌,你买入的X2出现了上涨。

  假设X1下跌了100元,变成了700元;X2上涨了100元,变成了800元,X1-X2的价差变成了-100元,与你的成本100元相比,你盈利200个点的价差。

  这200个点的价差就是利润的理论最大值,为什么?如果价差再增大,比如X1又下跌了100元,变成了600元;即使在X2价格不变还是800元,X1-X2的价差变为-200元,这个时候就产生了无风险套利的机会。

  既然现货X在仓库放1个月后再卖的成本是100元,而X1和X2中间正好只有1个月的时间,那我此刻在以600元的价格买入X1的同时,以800元的价格卖出X2,提前锁定200个点的价差,再减去我储存一个月花费的所有费用100元,我稳赚100元。

  这个时候就会有大批的人进场做无风险套利,变成了你的对手盘,会把价差由-200打回到-100以内。因为一旦超过-100就有了白捡钱的机会,谁不做呢?

  所以反向套利,你都盈利最大值就是两个合约的持仓成本,空间是有限的,但如果你的逻辑搞反了,那损失基本上无限的,因为X1-X2的价差理论上可以在正的方向无限大。

  其实也不能说是无限大,毕竟商品是有成本的,X2再便宜也不可能不要钱,只是一种说法。总之反向套利的盈利空间有限,风险无限。而正向套利的损失有限,盈利理论上是无限的。

  这个盈利无限可以有一种极端的方式体现,就是逼仓。还是刚才那个例子,现货X供应紧张,市场上没多少货,不管是现货X还是未来1个月的X1、未来2个月的X2都在涨价。

  随着交割的临近,市场上依然没有解决供应缺口的问题,货越来越少,假设所有流通渠道加起来只有20万吨。而X1合约的持仓量换算成货品的吨位大概有100万吨。

  由于合约是双向持仓,多空对半,所以单边多头持仓有50万吨。如果这50万吨货都持有到期,那市场上的空头必须要拿出50万吨货出来,否则就是违约,那罚款就重了。

  而市面上现在就只有20万吨货,需要交货的空头必须在有限的很短的时间内找到货,要么只能投向平仓。

  而买方仗着市面上缺货有恃无恐,就是不平仓,死扛到底,都想交割要那50万吨货,都想看到空头的溃败。

  这个时候市面上虽然有20万吨的货,但有相当一部分是多头自己的,捂着就是不卖,让空头找不到货。所以看着市面上有20万吨的货,空头实际上能收集到的很少。

  空头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交货,要么平仓。如果到最后期限拿不出来50万吨货,就是违约犯罪,要承担数倍的罚款进局子。

  如果真拿不出来,就只剩下平仓一条路了,那就会看到在交割期临近,大批的空头跑路,但空头跑路必须要买多头的合约才能跑,因为是先卖空的,手里不一定有货,要跑就必须转让合约,但是眼下这个供应紧张的节骨眼,谁肯把合约卖给你呢?

  为了避免违约,空头就只能加价买了,只有这一个选择。而多头就变成了刀俎,看着鱼由生到死变成美味的整个过程,即使加价买,多头也不一定卖,话语权在多头,他想什么价格买,你空头就得按照那个价格去买。

  空头的完败通常都是异常的惨烈,一点不亚于战争,有时候需要交易所、政府出面协调,协调一个相对平衡的局面,以一个空头还能输得起,多头大体满意的价格平仓。

  盘面上基本上是连续无量大阳线,甚至天天无量一字涨停。而合约X2的变化要小得多,很难形成X1这种被逼仓而暴涨的局面,所以两者向上的价差会拉的相当的大,基本没有上限。

  做正向套利,遇到逼仓,那就是暴利,比你做单边市场盈利要高很多,而且风险为0,最多就是潜在的价差+无风险套利空间价差的损失,但利润是无限的。

  这就是近段时间笔者关于对冲和套利的思考,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启发。



下一篇:量比线和股价线运行的四种情况分析(图解)

上一篇:如何通过基本面数据来选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