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稳赚》:选股的神奇公式策略

发布时间:2022-02-08 17:11:22


  股市稳赚这个名字,有点俗,但很现实。A股中的散户们都会说:呸,骗子,股市就是割韭菜的地方。确实,包括A股在内,全球任何一个股市,都是7赔2平1赚的游戏,也就是说9成人都不赚钱。如果说2010年之前的A股,恶庄横行、炒作猖獗,那么已经经过上百年发展的欧美股市,为什么也是这个结果呢?2010年之后,A股的制度不断完善,现在已经很难有那些所谓庄家、背后黑手操纵股价的空间了。特别是现在已经把财务造假等行为纳入了刑法,对这些行为的打击威慑大大增强。未来A股还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国际化,制度也会越来越完善。但不论到何时,依旧是一个少数人赚多数人钱的地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市场错了,还是亏钱的人自己错了?为什么巴菲特这样的人就能源源不断从投资中获得收益,而嘲笑他的人都消失在资本市场的历史之中?原因只有一个:知识不足,让韭菜们用错误的方法,在错误的时间进行了投资。

  之前光明分享了几本书的读书笔记,基本都是讲财商的,是想告诉大家投资理财的必要性,以及对我们人生能起到的巨大作用。今天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开始,就是慢慢来聊,到底应该如何去投资。只有通过学习,提高我们对投资的认识,才能在投资中,从不赚钱的9成人队伍中,走到那赚钱的1成人群里去。如果你过去相信看K线、听消息、听荐股、追技术,但依旧不赚钱甚至亏钱的话,那么跟我们一起,来学习吧。我们不会说买哪只股票、在多少价格买多少价格卖那样的话,那都是听起来很动人,结果却很骨干的套路。我们要学的是如何辨别最好的投资时机、正确的投资方法,让你不用听任何消息,也能自己在投资市场上,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跟我们一起,走向财务自由。

3

  下面我们就开始分享这本《股市稳赚》的读书笔记。

  作者乔尔·格林布拉特,是华尔街知名投资人。23岁加入对冲基金公司,5年后成立了自己的对冲基金:哥谭资本。1985~2005的20年间,哥谭资本规模从700万增加到8.3亿美元,年均回报率高达40%,堪称华尔街的投资奇迹。2005年,作者就出版了本书,将自己的经验浓缩为一个“神奇公式”,用于指导投资者如何选择股票。根据回测数据,按照这个方法进行投资的话,从1998年~2007年的17年间,将获得年化30%的收益。记得我们在《小狗钱钱》里分享过的72法则吗:用72÷年化收益率,就等于多长时间翻倍。这意味着这17年里,平均每2年半就翻一倍,17年下来,资产将翻86倍。这样你就能理解,哥谭资本在20年里膨胀了118倍,是怎么做到的了。

  书的开头,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个上小学的张三,每天到超市里买一种一盒10小包、售价10元的小零食。到学校后,拆开包装,将小零食卖给想要的同学,每小包卖1.5元,平均每天能卖5盒出去。如果张三想把未来3年的收入,都卖给同学李四,应该是多少钱呢?李四就会算:每盒能赚5元,每天卖5盒,就是赚25元钱。每周上学5天,每年除掉寒暑假,要上36周的学,这样算下来,3年的收入就是25元/天×5天×36周×3年=13500元。但李四肯定不会花这么多钱去买的,因为未来他也就能获得这么多收入,那这笔交易是搞了个寂寞吗。而且张三每天有可能卖得多,也有可能卖得少,不能完全按现在的水平去计算。要想提前3年拿到李四的钱,就必须让李四在未来也有收益。所以成交价肯定是比13500元要低。比如张三愿意用6000元的价格出售的话,相信李四会很愿意交易的。3年后李四将获得13500-6000=7500元的收益,收益率为125%,年化收益31%。

  这其实就是我们在资本市场上要做的事:用50元钱,买下100元的生意。相信看到这里的你,一定会问:如果一桩生意值100元,谁会以50元的价格卖掉呢?恭喜你,你提出了一个价值连城的问题。要想在投资中赚到钱,我们就要学会如何去找到好生意,如何辨别这个生意便宜了,然后就简单了:买下这个生意,等待有人用更高的价格买走。但实话实说,这并不容易,否则满大街都是投资赚钱的人了。可前面我们说了,投资市场上,总是7赔2平1赚的。这是因为那9成的人,对这个简单的道理,要么不知道,要么不相信,要么做不到。现在你知道了,然后就应该相信,接下来我们才能继续聊,让你知道该如何做到。

  首先我们来想一下,如果你手头有1万元的闲钱,会怎么打理。

  如果你放到存钱罐里,1年后还将拥有这1万元钱。但由于物价上涨,你的购买力会下降。这就是通胀对现金的杀伤力。

  如果你选择存银行的1年定期存款,现在利息是1.35%。1年后你将得到10135元。

  你还可以购买国债,现在1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32%。1年后你将得到10232元。

  你也可以购买一些公司发行的债券,有的公司债券利息能达到8%。那样的话1年后你将获得10800元。但要知道,公司债券给的利息越高,说明这个公司越缺钱,未来还不上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他给的高利息,实际上就包含了风险补偿。那么这个风险补偿有多大呢?这里我们就要聊一个投资中常用的概念:无风险收益。

  我们知道,所有的投资都有风险,只是风险大小和发生概率不同而已。而我们常说的无风险收益,其实指的是国债,也就是国家向你借钱,承诺未来偿还本金的同时,支付给你一定的利息。如果国家都还不起钱了,估计你的钱放在哪里都没有用。而国家支付给你的本息,都是国家发行的货币,所以,我们说国债无风险。这个无风险收益太重要了,就是其他投资的一个标尺。我们一般将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看做是无风险收益率,假设现在是3%,那么上面说到的8%的公司债,就有5%的利息,属于风险补偿。如果这家公司最后能还钱,你将得到比买国债高得多的收益。可如果公司还不上钱了,你的本金也将收到亏损。正因为投资有风险,所以我们一般认为,投资收益要高于国债收益率2倍,才值得去冒险。

  所以,无风险收益这个标尺的作用就是:如果有人向我借钱,或是我想去投资,利息或投资收益就应该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2倍,否则我还不如去买国债,还不用冒任何风险。但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并不是固定的,有时上升有时下降。假设一项投资能获得8%的收益,国债收益率3%时,2倍就是6%,那么我就愿意去投资。但当国债收益率提升到5%时,2倍就是10%,我就会转而去投国债了。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总说加息对股市不利了吧。

  上面几种方法,我们都可以获得一些收益,但实在是太少。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方法:投资一家公司。

  张三长大后,自己开了一家包子铺,经营的挺不错。后来将包子铺分为100万份,每1份代表100万分之1的包子铺,这就是股份。他打算用500万的价格,卖出一半股份,也就是50万股给李四,李四就需要算,到底划不划算。这有些复杂,但却是重点,是投资中必须搞清楚的。

  首先,我们看价格。500万元,买50万股,每股股价就是10元。

  再来,看看包子铺的经营情况。去年包子铺总共收入240万元,买面粉肉等材料花了100万,房租、水电、员工工资等费用30万,缴税10万,最后净利润是100万。这些数据整合起来,就是“财报3张表”中的利润表了:

1

  第三,我们看投资收益率。张三包子铺分成100万份股份,去年净利润100万元,每股收益就是1元。对应10元的股价,投资收益率就是10%。比2倍的国债收益率6%要高不少,看来值得投资。别急着下结论,我们还要考虑一些重要因素:

  ①、去年包子铺每股收益1元,不代表明年一定也能赚到这么多钱。可能变多,也可能变少,这取决于包子铺本身的经营会不会变差。

  ②、即使包子铺能保持经营水平不下降,我们也不知道明年客户们的口味会不会发生改变,又或者隔壁新开个面包店,抢走生意。

  ③、假设包子铺本身经营,和周边环境都不会变,那也只代表明年一年。往后的年份,又会怎样呢?是会持续增加收入,还是会逐年降低呢?

  不要觉得啰嗦麻烦,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就是因为错误的预测了这些,甚至是压根没去考虑这些因素,才导致投资亏损。就比如我们都知道腾讯阿里是好公司,但谁敢说未来十年他们依旧还能保持现在的地位呢?要知道20年前雅虎才是互联网江湖中的大哥级地位,现在连商标都没有了。所以投资之前,仅仅搞清楚一家公司的经营状况不难,难的是如何搞清楚他的真正价值。这并不容易,不用着急,我们慢慢聊。

  我们继续昨天的话题,张三和李四在计算包子铺到底值多少钱。

  不管怎么算,反正最后张三成功以每股10元的价格,将包子铺一半的股份卖给了李四。2个月后,王二找到李四,也想买张三包子铺的股票,最后以15元的价格,买走了一部分股份。你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吗?张三包子铺的股票总数,还是100万份。股价10元卖给李四时,包子铺的总市值是10元/股×100万股=1000万元。而李四以15元股价卖给王二时,包子铺的总市值变成了1500万元。2个月的时间里,包子铺并没有什么大额收入,销售情况变化也不大,更没有增加一半的资产。换句话说,包子铺的价值并没有大的变动,但价格却变化巨大。我们举个身边的例子:美股上市的阿里巴巴。2019年1月,阿里股票最低129美元,到了2020年10月,最高涨到了319美元。不到2年的时间,涨了1.47倍。阿里巴巴的经营却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资产规模也没有增加这么多。等到了2021年11月,股价又跌回到126美元,1年的时间,又减少了60%。同样的,这1年阿里巴巴的经营业绩并没有减少一半,也没有失火烧掉一半的资产。也就是说,他的价值并没有在这3年时间里,暴涨一倍又跌掉一半。但他的价格大幅上下波动,远远脱离了价值的变动。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身处市场中的人,并不理智。

  本杰明·格雷厄姆(巴菲特的老师,早期投资秉持的就是格雷厄姆的理念),把市场比作一个人,他每天都会给你报出企业不同的价格。心情好时会报个高价,心情不好时会报个低价,大多数时候,报价不高不低。我们应该在他报高价时,将股票卖给他,在他报低价时从他手上买回股票,而不高不低的时候,就不去跟他交易。很简单吧。可问题就在于,你怎么判断是高还是低呢?我们以上面阿里巴巴为例,如果你通过研究,觉得阿里巴巴的价值就是200美元,那么在市场先生出价120元时,就可以买入,等他报出280元时卖给他。而其他时间,拿好你的钱或股票,不要乱动。算算吧,这样下来,3年时间,你将获得翻倍的收益。但现实中,却总是有人在300美元时买入,120美元时卖出。

  简单说,决定你自己买卖的时机,不是看市场先生出多少价,而是看这个价格跟你认定的价值之间,谁高谁低。低买,高卖,就这么简单。

  这里就会有一个新问题:为什么我们不在199元时就买入呢?因为我们并不能确定,200元这个价值是正确的,也不能确保未来不会有一些黑天鹅事件,让阿里巴巴的经营出现趋势性恶化,比如政策、竞争对手什么的。这就引入格雷厄姆的另一个理念了:安全边际。虽然我们认为他的价值是200元,但我们用120元价格买入,即便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他的真实价值跌到了150元,我们依旧有足够的空间,获得收益。换句话说,就是给我们自己留下了足够的犯错空间。那些投资大师们,无不是利用市场先生的错误报价+安全边际,获得丰厚回报的。

  这些是非常重要的理念,希望从投资中获益的朋友,一定要牢记。

  接下来,我们就要聊最核心的问题了:我们怎么知道一家公司的实际价值是多少呢?这个搞不清楚,我们就没法知道阿里巴巴股价在120美元、200美元、300美元时,到底是贵了还是便宜了。另外,即使我们算出来了,怎么能确定自己算的对不对呢?如果真这么简单,那些专业的机构、基金经理们不是更有优势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没有答案。市场中有很多估算公司价值的方法,统称估值方法。但不论是哪种方法,实际上都是在用过去预测未来。只要是预测,就一定会有误差,专业人士与业余投资者的区别,也就是扔飞镖和扔硬币的区别而已,都会犯错。所以作者要讲的,并不是如何精准的计算一家公司真实价值,而是在几个公司之间,寻找更加优秀的投资对象。

  作者提出了2个维度:资本收益率和股票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就是在同类企业间,去比较经营更好、利润率更高的那个。比如张三包子铺能赚10%,王二饺子馆只能赚6%,张三包子铺就更值得投资。如果李四的面包店能赚20%,那么面包店就更好一些。光明觉得,就是要找好公司。

  股票收益率,就是在买入前,看价格是否便宜。比如前面我们说了,张三包子铺每股收益是1元,但股价会在10元~15元之间波动。股价10元时,收益率就是10%,而股价15元时,收益率就只有6.6%了。显然我们应该在股票收益率更高的时候买入。光明理解,这就是要找好价格。

  当然光明认为,这两点要结合起来看,才能看出谁更有投资价值。论经营,张三包子铺显然比王二面粉店更好,但如果王二面粉店的价格只有张三包子铺的一半,那么显然王二面粉店的投资收益更大。

  所以光明认为,我们不应该纠结于一个企业具体的价值到底是多少钱,而应该去做公司间的比较,从中找出更具投资价值的好公司、好价格。

  事实上,格雷厄姆在自己的投资理念中,秉持的就是“安全边际”这个原则,他只会去购买足够便宜的公司股票,而他认为便宜的标准,不仅是比别的公司便宜,而是要比公司破产清算的价值还要低的价格,才愿意出手去买。也就是说,如果张三包子铺不干了,所有设备、炉灶、桌椅板凳加一起能卖100万,相当于每股净资产1元的话,格雷厄姆就会等股价低于1元时,才考虑去买他的股票。这个方法,在格雷厄姆的时代,让他成为投资大师,因为那是美国大萧条之后的时期,人们对29年股市崩溃记忆犹新,对股市避之不及。所以他能找到符合条件的股票,并获利。但现在市场条件下,很难找到符合这个标准的股票了。而如果真的有公司股价跌到如此之低,我们还要看是不是公司的基本面发生了变化,比如苹果发明智能手机后的诺基亚、数码相机问世后的柯达。所以我们需要记住这个原则,但不能教条地按这个标准去挑选股票。

  所以,作者就提出,用上面说到的2个维度,去寻找投资机会:高资产收益率的公司,在高股票收益率的时候买入。说人话就是:找到好公司,在出现好价格时,买入。下面作者将介绍如何来选择,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些网站,进行类似的操作,看看有什么样的发现。

  第一步:将所有上市公司,按照资本收益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

  第二步:再将上市公司,按照股票收益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第三步:将每个公司的两次排名顺序相加,得到一个综合排名。比如A公司资本收益率排第1,股票收益率排第20,综合排名就是21。B公司资本收益率排第10,股票收益率排第5,综合排名就是15。相比之下,B公司虽然经营上没有A公司好,但价格更加便宜,所以更有投资价值。

  这就是作者的“神奇公式”,简单到让人难以置信。结果怎么样呢?

  作者做了个统计,从1988年~2004年的17年间,按他的方法,筛选出综合排名前30的股票进行投资,平均收益率达到了30.8%。而同期标普500指数平均收益率只有12.4%。如果投入1万本金买标普500指数,17年后变成7.3万,而作者则得到96万,差了13倍。

  但是从作者的统计表格中,光明看出一些东西,有必要来提醒一下大家。

  首先,是17年的总收益很高,但并不是每一年都很高。事实上,按作者的统计,17年里有2年跑输标普500,甚至还有1年是亏损的。什么概念呢?有11.7%的时间跑输指数,5.8%的时间是亏钱的。

  第二,波动很大。1999年~2004年的6年间,年收益率从53%降到7.9%,涨到69%,再降到负的4%,又涨到79%,再掉到19%,上下起伏非常大。

  这说明,没有什么投资策略,能始终保证不亏钱。而巨大的波动,纪律不强的人,可能很难坚持下来。这需要有非常坚定的信心,并且能坚持执行下来。否则,也一样可能招致亏损。

  接下来作者又做了哪些数据测试,又能得到什么结果呢?我们明天接着聊。

  昨天我们说到,作者从全美股市进行了筛选,并跑了数据,神奇公式策略完胜市场。这是作者从全美3500只股票中,筛选出综合排名前30股票的投资结果。为了避免选出市值过小的股票,导致结果失真,作者又分别从2亿市值以上的2500家公司、10亿市值以上的1000家公司中进行同样的筛选操作,结果年均收益率分别是23.7%和22.9%,相比标普500的12.4%,依旧是接近翻倍的水平。这说明神奇公式对大市值公司同样有效。

  接下来作者又做了一个测试,将2亿以上的2500家公司,按照综合排名,分成十组。1~250为第一组,251~500为第二组,以此类推。第一组是质量好价格低的公司组合,第十组则是质量差价格高的公司。经过数据回测,发现越靠后的组,收益率越低,第一组的收益率,比第十组收益率高出了15个百分点。这说明神奇公式确实能区分出哪些公司更值得投资。

  这样就能证明神奇公式是完美的吗?作者自己就推翻了这个观点,原因跟上面光明的发现一样:神奇公式并不能保证你一直都有很好的收益。由于我们投资往往不会从一年的1月开始到12月结束,因此作者将1988年1月~1989年1月作为第1个年度,1988年2月到1989年2月作为第2个年度,这样统计下来,从1988年~2004年底,总共是193个年度。经过数据测算,神奇公式的投资组合收益率,平均每12个月中,就有5个月会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每4年度中,就会有1年度跑输市场。每6个年度中,至少会有2个年度连续表现不好,甚至会出现连续3个年度跑输市场的情况。

  那么问题来了:你会坚持一个连续几年不见效果的公式策略吗?实话实说,这很难,非常难。大多数投资失败的人,不是方法不对,而是过早的放弃了。要么是对策略产生了质疑,要么是被其他表现更好的热点吸引走了。而一些基金经理其实也很无奈,即便他坚信自己的策略,并且能坚持执行,但基民会纷纷拿回资金,转而去投当下更热门的行业。比如去年从低迷了几年的新能源中拿回钱,去买风光无限的白酒消费,就会重仓迎接今年春节后白酒消费的大跌。客观的说,投白酒能赚钱,投新能源也能赚钱,但是看谁涨的好涨的高,就去买谁的人,迎接大幅回撤的风险是最大的。

  所以神奇公式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只能在长期坚持后取得好收益,但并不能保证任何时候都有好收益。

  另外,如果使用神奇公式的人多了,大家都去购买选出来的低价股,那么股价将很快被抬高,然后神奇公式就变得无效了。这就是第二个问题。当然,这也是投资市场上的悖论:当人人都知道一个方法有效,那么这个方法就将立刻变得无效。

  既然神奇公式策略需要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效果,作为投资者,又该如何坚持下去呢?那就是要搞清楚策略的逻辑,以及这个逻辑是否靠谱。就好像我们坚信四季会轮转,就不会担心寒冬会永远持续下去。

  神奇公式策略,其实说穿了,就是找出好公司,在便宜的时候买入。首先就看看,神奇公式策略找出来的,到底是不是好公司。作者是用高资本收益率,代表公司经营质量的好坏。就像张三包子铺能赚10%,而王二饺子馆只能赚5%,那显然包子铺比饺子馆的经营质量更好。当然,也有可能是今年张三运气好,包子热销,明年未必有这么高的收益率。或者明年王二也改行做包子,抢走张三的生意。所以神奇公式策略不是只买排名最高的1个公司,而是买入前30的公司。这样一来,即使个别公司第2年经营业绩下滑,其他公司大概率还是会有很好的经营业绩的,整体投资组合的业绩还是大概率能跑赢排名靠后的公司。

  找到好公司,又在他们低价的时候买入,这就是神奇公式策略的投资逻辑了。只要我们相信,筛选出来的大概率就是好公司,而且是便宜的价格,未来要么会变得更好,要么价格会回升,就能坚持下去了。为什么价格一定会回升呢?

  一家好公司的价格,可能会因为一些负面消息,被市场情绪放大,从而变得很低。但只要公司基本面没有趋势性的变坏,价格低到一定程度时,价值投资者就会入场抢筹码,公司也会趁便宜回购资金,甚至会引来资本的收购。这些行为都会让股价稳定下来并逐步回升。然后趋势投资者就会发现股价上升的趋势,开始进入,进一步推高股价。当散户突然发现这只股票变成热门时,就会纷纷涌入,将股价推到高点。这就是股市上的波动,而好公司的价格,也一定会恢复的,所需要的,就是时间,优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所以短期看,市场情绪决定了价格,但长期看,还是企业价值决定了价格。

  这里光明要提醒朋友们,我们在运用神奇公式策略时,有些行业是必须要剔除出去的。比如采矿、能源、券商等行业,他们的投资逻辑完全不同,生搬照套会导致亏损的。这个光明放在最后再来聊。

  既然神奇公式策略在短期内可能跑输市场,甚至是亏损,作者就又测试了一下不同时长的表现。前面说了,从1988年~2004年的17年间,任意时间开始,按神奇公式策略连续投资12个月的话,每过4年,就会有1年度跑输市场。如果连续投资24个月的话,每6年中,才有1次跑输市场。但如果连续投资36个月,也就是3年的话,那么在95%的时间里,都将跑赢市场。而且任意时间开始,投资满3年,将完全不会亏损,100%赚钱,最少也有11%的投资收益。看似不高,但同一时期市场是亏损46%,这个差异可就太大了。

  当然,说了这么多,肯定还是有人准备自己去挑选股票。作者把“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情况下选择股票”,比喻为举着燃烧的火把,在一个炸药厂里奔跑。也许能活下来,但依旧是个傻瓜。

  对于所有人来说,挑选个股,都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人们只能根据过去的情况,来预测未来。比如用过去的利润、增长、市场估值、市场环境、货币环境规律、经济周期规律等等,来预测未来公司的业绩、股价。这就是开车时不看前方,而只看后视镜的行为。不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又或是投资大师们,都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是,个人投资者预测的是未来的股价,索罗斯预测的是人们对未来股价的预测,巴菲特则预测的是企业未来的现金流。目的不同,做法不同,结果自然也就不同。机构和投资大师们最大的优势,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信息优势”,没有谁能一直靠内幕消息持续盈利。他们的优势在于资金量足够大,能够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犯错空间。比如基金公司会同时发出很多行业的基金产品,不论市场风格如何,总有能跑赢的基金,从而吸引基民来投资。而投资大师们则会在投资时留下安全边际,以及足够多的现金,来应对自己预测错误的情况。普通投资者却往往根据自己的预测,押上全部投资,一旦预测错误,就会损失惨重。

  所以作者给出的建议就是:先运用神奇公式筛选出质优价廉的一批好公司,再根据自己对公司的理解,从中选择自己心仪的投资对象。这样犯错的机会就会小很多。

  接下来,作者历数了普通投资者能投资的一些渠道,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股票经纪人,相当于我们这里的基金销售人员。他们可能具备专业知识,但目的只是更多的销售,而非投资者是否赚钱。因此跟投资者的利益并不一致。

  其次是股票型基金,优点是投资者可以用很少的资金去投资,而基金可以用募集来的资金,投资一篮子股票,从而分散投资。但问题是:①投资股票越多,也就越接近市场平均水平。②好的基金经理并不多,扣除管理、交易等费用之后,大多数基金的收益还跑不过市场平均水平。③基金数量比股票数量还多,挑选难度并不比挑选股票低。所以完全取决于你对基金经理能力的认可程度,以及信任程度了。

  然后是对冲基金,优点是利用不相关资产间的价格波动赚取收益,不论在牛市还是熊市都能获得收益。缺点是:①对冲基金非常依赖策略,但没有一种策略能打满全场,总是有赢有输的时候。②对冲基金一旦规模过大,就会导致自己的策略失效。③对冲基金往往有很高的投资门槛,而且佣金比较高,普通投资者比较难参与。

  最后就是指数基金了,这是参照某种市场指数,投资一大批股票的基金。比如国内沪深300指数,就是沪深两市市值最大的300只股票;中证500则是市值排名从301~800名的500只股票。投资指数基金,只能获得市场平均水平收益,但费用低、不受基金经理个人因素影响等特点,使得指数基金非常适合普通投资者参与。市场平均收益水平,也有年化10~12%左右,也不低了。当然前提是不要在太贵的时候买入,并且能拿得住。

  那么作者到底得出什么结论呢?光明又有什么看法呢?我们明天接着聊。

  昨天我们说了,作者对股市上不同渠道进行了说明,最后作者的结论是:如果你不想费力气,只想获得市场平均收益,指数基金就是很好的选择。如果你愿意付出努力,并有能力分析企业情况,就可以去投资个股。

  光明要多说一句,作者的立场,肯定是希望大家都认可他的神奇公式策略。但事实上,这一点也不简单,并不是用了这个策略,就一定保证赚钱。而指数基金也同样不是包赚不赔的投资方式,如果在2007年买沪深300的话,直到2021年才突破当时的高点。投资市场哪有那么简单,指数基金一样需要了解市场估值、风格、周期等知识。当然,这些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至少投资不亏钱,是很容易做到的。在知识星球光明小课桌,我们每周的投资总结就可以看出来,2021年全年,我们始终保持了正收益,而且还完成了银行与中概的布局。一起来交流吧。

  接下来,作者列出了他的具体操作步骤,后面光明会改成国内普通投资者可以操作的方式,再进行说明。这里先看作者的步骤:

  第1步:登录一个可以筛选股票的网站。

  第2步:确定公司规模,作者建议市值最小也要在5千万美元以上。

  第3步:筛选ROA(资产收益率)大于25%的公司。

  第4步:再筛选PE(市盈率)最低的股票。

  第5步:剔除公用事业、金融类股票,剔除所有外国公司股票,剔除PE非常低的,比如低于5倍的股票。

  第6步:买入排名靠前的5~7家公司股票,投入你计划金额的20%~33%。

  第7步:每隔两三个月,重复上一步,直到完成投资。你将有一个20~30只股票组成的组合。

  第8步:每一种股票持有满1年后,就卖出。然后重新筛选,买入新增的股票。

  第9步:反复重复上面的过程,至少延续3~5年。

  下面来说说,光明的做法(再次强调:这里只是用于说明如何应用作者的方法,不是投资建议,不能按文中举得例子去进行投资。):

  第1步:找到一个可以条件筛选股票的网站,比如同花顺问财网。

  第2步:筛选市值大于50亿的公司,显示结果2752只。

  第3步:筛选ROE净资产收益率大于20%,还剩209只。光明没有选择ROA总资产收益率,而是选择ROE净资产收益率,是因为后者更能体现公司整体赚钱能力。

  第4步:筛选PE市盈率大于0小于20,还剩95只。限定PE大于0,是为了剔除那些亏损的公司。这样会错过一些高成长企业,但会提高投资的安全性与性价比。

  第5步:剔除化工、有色、建筑材料、工程机械、运输等周期类,以及水电燃气等公用事业类股票,还剩36只。排名放在了在文档图片中:

2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面有不少医药行业,近两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因素,医药股的业绩普遍很好,因此造成股票估值看起来很低。这部分需要特别警惕。根据现在的市场状况,应该尽可能回避医药股。而选择其他的17家公司,组成投资组合。这就需要投资者在具体应用方法策略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修正调整了。

  随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进行相应的布局了。有实力的投资者,可以快速建仓,然后持有1年之后,再次进行筛选。依旧在名单中的股票就保留,不在名单中的股票就卖掉,将新进入名单的股票替换进来。之后每年进行同样的操作。这就是光明所理解的,作者的方法与思路了。

  作者坦言,使用神奇公式策略,最难的地方,就是如何在一片悲观看空中坚持下去。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神奇公式筛选出来的企业,都是质优价低的公司。

  但光明认为,如果真的是非常优秀的公司,还能出现低价格,那一定是有非常大的利空消息,让人们纷纷抛售股票。在这样的氛围之下,你能听到的,往往都是不利的未来。比如出台“八项规定”后有人说中国年轻人不再喜欢喝白酒了,茅台股价一跌再跌;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又有人说中国牛奶没人喝了,伊利股价也是跌跌不休。甚至A股经历了从6100点,跌到1600点的时候,也有声音说中国股市都要推到重来。事后回头看,最悲观的时候全都是最好的买入时机。

  此外我们也要注意,便宜是不是真的便宜。就好像上面我们说到的医药板块,因为业绩被高估,就显得很便宜。还比如稍早前的有色煤炭股,因为PPI大幅上涨带来的业绩,也让公司估值看上去很低。但这都属于虚假低估,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投资知识去分辨。

  当然,作者一直都是用2004年之前的数据进行回测,因为这本书是2005年出版的。但后面作者在再版时,将数据区间延长到2009年。在此期间美股经历了08年次贷危机,但在整个22年间,神奇公式策略依旧获得了19.7%的年化收益,比同期的标普500的9.5%,高出了10.2%个百分点。

  事实上,作者和他的学生们,都曾考虑过如何改进神奇公式,但结果都证明,更复杂的系统,未必能战胜简单的策略。比如还记得前面,作者将2500只股票分成了十组吗,根据数据测算,1988~2009年的22年间,第一组的年化收益是15.2%,第十组则亏损0.2%。有人就想买入第一组,做空第十组,对冲风险同时,收益会更大。但真实回测的结果却是:他将在2000年破产,亏掉100%的资金。因为买入并持有,最大的亏损就是100%,也就是赔掉所有投入的钱。但做空最大的亏损却是没有上限的,甚至有可能背负巨额负债。做多,是风险有限收益无限的,做空则是收益有限风险无限的,所以我们非常不希望普通投资者去做空。好在国内现在还没有做空个股的制度,否则散户们可能损失会更大。同时,这个案例也说明,即便是买入便宜的好公司这样的策略,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巨大波动,所以一开始我们就说,在投资时,要随时留有后手,就是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出现。

  下面是一些光明自己的观点:

  首先,神奇公式策略重点是找到经营质量好、利润率高的好公司,然后用便宜的价格买入。投资逻辑就是等待市场其他投资者认可这些好公司的价值,从而提升他们的价格。

  第二,不适用的行业。

  ①、工业金属、能源、采掘等强周期行业往往在经济过热时,业绩比股价增长得更快,造成股价越涨,估值越低的情况。而经济周期下行时,他们的业绩又会比股价下跌得更快,股价越跌,估值越高。所以不适用。

  ②、券商等反身性行业,股价上涨本身,就造成他们利润增加,然后就会继续推高股价。反过来一旦开始下跌,下跌本身就会成为继续下跌的理由。所以也不适用。

  ③、科技类、平台类、初创公司。科技类公司本身市场给的估值就很高,就是因为看中他们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如果简单剔除掉,你将错过谷歌、微软、腾讯、阿里这样的企业高速增长期。而有的公司处于扩张期,并没有什么利润,估值会很高,甚至是亏损,但公司的护城河越来越深,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强,比如当初的亚马逊、京东。

  第三,没有什么方法,能保证投资收益,作者的这个神奇公式策略也一样。因为投资市场的规律就是:人人都知道一个方法有效,这个方法将立刻变得无效。所以我们普通投资者需要学的,并不是教条地执行神奇公式策略,而应该理解背后的原理:好公司+好价格。只有自己理解并坚信的原理,才能让我们在投资中坚持下去。

  第四,作者所有数据测试,都是基于1988年~2004年的美股市场。在其他时间段,或是其他国家股市上,会有不同数据。但原理是一样的,只要长期坚持这个策略,就有很大的胜率。

  第五,需要一定的资金量,才能执行作者的神奇公式策略。一次性买入20~30只股票,如果是等额买入,也就是要在每只股票上投入同样多的钱。假如买20只,其中最高股价是200元,就需要至少40万的资金。如果包括了茅台,那就需要大约800万的资金了。所以,普通投资者还是应该运用作者的思路,而不是简单照搬。

  在书的最后,作者说了一些他运用的财务指标,包括他认为的资本收益率=EBIT/(净经营运营成本+净固定资产),而不是我们常用的ROE或ROA,还有收益率=EBIT/EV,而不是我们常用的PE或PB。但光明认为,我们要的不是教条地照搬作者的公式,重要的是学会找“好公司”和“好价格”这两个最核心的思想。或者说,整本书下来,如果你只记住这两点,那么就已经收获满满了。后面我们还会分享很多经典好书,来看那些投资大师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找到这两个要素,实现低买高卖的。明天我们开始新的分享。



下一篇:PCB概念股票总市值排行榜

上一篇:《祖鲁法则》—现金流选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