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不同阶段的股票估值水平和买入时机的选择

发布时间:2022-03-12 16:38:10


  读书笔记之《股市进阶之道》(四)估值水平和买入时机的选择

1

  在书中,李杰对于估值问题解释道,一切估值指标都不是绝对的。可能在A眼中,8倍市盈率是很便宜的东西;但在B眼中,8倍市盈率已经是很昂贵的价格了。重要的是,你所观察的企业未来的成长性如何,现在的价格是否在N年后还会是比较实惠的,还是有些冤大头了?

  当然,以未来这个成长性定价是件很有趣的事情。李杰在书中总结道,在牛市初期或者是熊市末期,悲观的情绪是人们更关注投资时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此时即便是十几倍市盈率的优质龙头企业,人们也会弃之如敝屣。原因无非是两点:一、这样的企业在那个时间段太多了:你又不确定未来这个企业还会不会是龙头?这个行业还能不能继续维持现在的蛋糕大小(尽管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大概率都是肯定的)。二是前期的熊市下跌套牢了大部分资金,股市里的流动性大幅变弱。股民去炒作个股的能力大幅减弱,当然悲观的情绪也不允许他们这么去做。在这两点同时的作用下,我们看到了十几倍市盈率的美的集团、格力电器,还有一百多块钱的贵州茅台。

  在第一个阶段里,投资者对与企业价值的评估可谓是严苛之极: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不仅要有跟地板这么低的市盈率,还要有着很低的市净率(这对于格力电器这样利用资金高流转来创造高ROE的企业无疑是不利的消息,因为他们往往净资产相对于总销售规模非常的低,自然市净率会比较高),更要处在一个大家都公认还不错而且还很稳定的行业里。这些企业往往会是第一个时间段里的胜者。当然这么好的企业在什么时间段都表现得不太差,只不过这个时候市场更愿意给他们更高的溢价,以致于使他们在后续牛市里“似乎涨得不太多”。

  随着市场进入到牛市中期,人们也都看到:“诶,这个市场好像也没我想象的这么坏。”虽说大部分经过上一次牛熊的人还会持有一个很理性、很谨慎的观望态度,但是这恰恰是一个各行业个股“万物复苏”,从价格低点逐步向上的过程。在这个时候,“业绩拐点”往往是领先于“价格拐点”的,即悲观情绪蒙蔽了双眼,在泡沫破碎后,股民再也不会去相信企业未来有多么多么美好。所以即便企业在年中公布了未来半年订单有多么多么多,大家也都抱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选择去漠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时期,总会有很多股场老手业绩因为种种原因(看中的行业未表现出足够的预期或是太早地卖出心仪的大牛股等等)没有跑赢市场,虽说总体上还是小赢的,但会以一个不好的心态进入下一阶段。

  最后市场就会进入一个疯狂阶段,即牛市末期。最典型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身边不熟的人向你推荐/让你推荐股票;二、电视/广播里股评家今天在狂喊要突破3000点了,然后转眼就做到了,紧接又开始狂喊3500点,即所谓“上不封顶”;三、市场估值逐渐脱离了基本面,重要的事情也从这个企业现在/过去盈利能力变为未来的盈利能力,并且大家开始统一意见:好的股票由于盈利能力强,所以价格上不封顶。笔者也曾经听过西方的一个故事,说一个赌徒一开始可能只会用自己带来的钱进行下注,但当他开始疯狂时就会拿出自己的全部身家,甚至是自己的老婆孩子去赌博。牛市末期时商场上就会出现很多这样的“赌徒”,他们拿出自己一辈子/半辈子的积蓄去买一个企业的预期(市盈率可能已经太高了不足以支撑市值,于是引进了市梦率的概念)。但事实上如果是输了还好,更多的人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中走进了恶魔的深渊。在这个时候,一定要警惕自己不要成为这群赌徒中的一员。

  我们看到,在牛市的前中后三个阶段中,企业的估值水平可能是不变的,但人们的买入标准在被无下限地降低。就像你去超市买水一样,所有品牌都是100块钱,那么80块的就会毫无疑问地吸引你的目光;但当大家都是60块钱时,就没有人会去看80块的水了。另外,更有趣的一点是,很难解释为什么在第一种情况下人们会更舒心地去买80块的水,却不敢买8块钱的水。在股市里也是如此,在贵州茅台突破3万亿的今天,人宁愿和大家一起,去幻想茅台冲上3万5千亿,也不愿自己去看那些市值只有几十亿的创业板,仅仅是因为15年时的创业板泡沫所带来的教训吗?这更无法解释为什么大量几十亿市值,十几倍市盈率的传统A股的存在。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茅台就是超市里100块的水,买不起的人退而求其次买了增长性不那么好但是相对便宜的蓝筹股,即80块的水,至于更多几亿规模几十亿的小公司,他们就是超市里8块钱的水(你市盈率越低越说明你的业绩有问题),不受市场青睐就是一种很正常现象。

  李杰有一句话说的很对:投资最重要的从来不是什么企业分析、行业研究、未来经济预测等等,他们都是投资之术,帮助你给企业定价,但企业价值从来都是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投资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和主流声音的距离,大家都看好的东西,没有必要去看好,因为即便是好的也已经反应在价格上了。人一旦处在一个团体中,就会陷入自我催眠、自我欺骗的困局之中,相信自己做决定就会反复,决定相信团体智慧。

  动物界中曾流传过一个狼捕猎野牛的故事:野牛与家牛不同,角的锋利足以直接顶穿一只狼的胸膛,所以即便是狼群围杀一只野牛也极有可能付出几只成年狼性命的代价。但是每年狼都可以捕杀相当大数量的野牛,这是为什么呢?秘诀就是狼利用了“牛群效应”。群狼会选择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对牛群进行突袭,他们的目的也不是真的靠突袭杀死几只野牛,而是靠半攻击半吓唬的方式,让牛群跑起来,接着引导头牛带领牛群跑上它们预先踩过点的悬崖。即便头牛发现有危险了,它也会被后面疯狂的牛同伴刹不住车似的挤下悬崖,接着就是后面的牛把前面的牛挤下去,然后再被身后刹不住车的牛挤了下去。最后狼群选择到悬崖下的山谷里饱食一顿。选择抱团的人在股市里就像处于牛群中部的一头牛(你可以想象因为牛的眼睛长的位置,在牛群中部你是根本看不清前方路况的),自己做判断对于这头牛还是这个人来说都太困难了(因为经验告诉他们跟着头牛是不会错的)。最后也恰恰是这一点将牛和人一起送下悬崖。

  人弃我取,人取我弃。做到这一点,就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下一篇:成长型公司VS成熟型公司的估值方法

上一篇:《估值的标尺》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