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wald 成长价值估值体系的简化版本

发布时间:2023-08-13 09:25:37


  Greenwald 成长价值估值部分讲得比较复杂,我第一次阅读的时候也没有弄得特别清楚,直到我自己用模型计算了一次估值,才算多多少少明白一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尝试在增加一些假设的前提下,提出一个近似简化版本。虽然严谨性上略有欠缺,但我估计最后的数字不会差特别多。对于需要快速计算的情景,可以使用这个简化版本。

  1. Greenwald 成长价值估值回顾

  在格林沃尔德《价值投资》第二版阅读笔记中提到,Greenwald 在计算成长价值的时候,使用的是预期收益率法进行的估值,简单来说(过程可以看之前的笔记):

  假设公司现金回报收益率为 A,内在价值自然增长率为 B,再投资收益率为 C,特许经营权消退系数为 D,公司机会成本为 r(比如全市场指数收益率),以市值投资公司的预期收益率为 R,则:

  不考虑特许经营权消退风险:A + B × R ÷ r + C = R。通过这个公式,可以求出 R = r × (A + C) ÷ (r - B) ;

  考虑特许经营权消退风险:R' = R - D

  2. 如果成长价值为零,R = E/P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发现,Greenwald 那个预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其实本质上是基于 E/P 进行调整的(当然,更严谨的应该是 EP/EV,这里为了清晰,姑且认为这两个一样)。我们一项项来看:

  现金回报收益率 A:这个说的是净利润(E)中有一部分(D%)分红,而分红对于投资者的收益率就是 E/P,所以这部分 A ≈ D% × E/P;

  净利润(E)中剩下的部分是:(1 - D%) × E,这部分要用于投入到维护性资本支出和再投资资本支出里面。如果我们假设,这两部分综合来看,投入的每 1 元资本支出创造了 1 元的收益。那么,这部分的收益率就是 (1 - D%) × E/P;

  把这两部分合起来,你会发现,在上述假设前提下,你的预期收益率就是 E/P。

  当然,R 并不会真的等于 E/P,因为我们这个假设是有问题的:

  这两部分(维护资本支出和再投资资本支出)综合来看,投入的每 1 元资本支出创造了 1 元的收益。

  这种假设意味着什么?意味着 ROIC = WACC,也就是公司不创造价值,也就是公司缺乏竞争优势。所以,这个假设如果要成立,在 Greenwald 的体系下,这家公司都不需要做成长价值的估值,理论上资产价值(EV)应该等于盈利能力价值(EPV)。

  换句话说,如果一家公司具备成长价值,那么它分红后剩下的资金 (1 - D%) × E,创造的收益率一定是大于 (1 - D%) × E/P 的,这也就是说,如果一家公司具备成长价值,它的预期收益率 R 一定大于 E/P。

  3. 本质:预期收益率 ≈ 再投资收益率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

  股票持有收益率长期看应该接近企业的再投资收益率,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长期看也会接近企业的再投资收益率。

  其实这一观点是内置在 Greenwald 成长价值评估公式中的。但是需要一些假设:

  我们假设公司不分红;

  我们假设内生增长率是零(内生增长暂时被划入到再投资那部分);

  在这两个假设下,我们会发现在 R = r × (A + C) ÷ (r - B) 这个公式中,A 和 B 都是零了。这意味着:

  R = r × (A + C) ÷ (r - B) = r × C ÷ r = C

  C 就是再投资收益率。

  4. 成长价值估值的简化版本

  在格林沃尔德《价值投资》第二版阅读笔记中,我们知道:

  主动投资收益率 C = 主动投资金额 × 价值创造因子 ÷ 市值

  而:

  主动投资金额 = 净利润(NI),因为净利润不分红,全部用于再投资;

  价值创造因子 = ROIC(再投资) ÷ WACC

  市值 = 净资产 × P/B

  带入可得(公式可能显示不全,划动可看到后面的部分):

1

  其中 ROIC 和 ROE 都是指再投资的。

  这个简化公式有两个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大致给出了一个 P/B 高估还是低估的尺子,就是 ROIC/WACC,或者说价值创造因子。如果我们认为 ROE 就是再投资的回报率,那么:

  当 ROIC/WACC > P/B 时,预期收益率>再投资回报率;

  当 ROIC/WACC = P/B 时,预期收益率 = 再投资回报率;

  当 ROIC/WACC < P/B 时,预期收益率<再投资回报率。

  举个例子,这也就是说,当再投资项目的 ROIC 是 15%,WACC 是 10% 的时候,如果 P/B 高于 1.5,那么最后的持有预期收益率会略小于再投资回报率,也就是说会受到一些估值衰减的影响。反之亦然。

  第二个作用,是可以毛估估成长预期收益率。举个例子:

  如果一家公司,你判断它未来再投资的 ROIC 有 15%,再投资的机会成本是 8%,再投资的 ROE 是 20%(资产负债率 25%),公司的竞争优势的半衰期是 10 年(10 年以后可能就没有竞争优势了),目前的 P/B 是 4。那么预期收益率快速计算如下:

  R' = 15 ÷ 8 ÷ 4 × 20 - 72/10 = 2.175

  2.175% 小于机会成本 8%,没有什么安全边际。但如果 P/B = 2

  R' = 15 ÷ 8 ÷ 2 × 20 - 72/10 = 11.55

  11.55% 大于机会成本 8%,值得投资。

  5. 小结

  如果存在分红,也没关系,将上面这个和股息率加权平均一下即可。

  当然,这个简化版本漏洞有很多,很多时候只能用来在初筛的时候判断,如果需要更加严谨的推导,还是应该按照 Greenwald 的步骤来。



下一篇:PB和PE究竟那个重要?

上一篇:上市公司营业收入造假舞弊手法大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