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券商研究报告进行选股投资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0-08-02 08:45:23


  我认为:跟着券商研报选股其实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资方法。

  提到券商研报,很多人会嗤之以鼻,认为券商研报就是上市公司联合机构用来骗个人投资者的。当机构发出深度报告时,通常是股价的阶段性高位,借券商研报进行大肆出货,普通投资者跟踪研报买入,成为“接盘侠”。

  实际上这种说法是非常片面的,上述描述的情况是在A股出现过,但是随着卖方研究所监管的趋严,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会越来越低;

  另外,借研报出货仅仅是个例,不能因为细节的瑕疵而去否定全局,券商研报从出发点来看,是服务于公募、私募、险资的,没有两把刷子,怎么揽瓷器活。

  以国外的发展情况来看,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等海外顶级券商,提供的研究报告通常都价值不菲,个人投资者想要看到很难,在国内,研究所是各家券商必争之地,网上很容易就能找到研究报告,即使像慧博等终端平台,收费也很低。

  实际上,只要投资者学会看研究报告的方法论,借助这个工具,提升投资的胜率和回报率不是难事。

券商研究报告

  看研究报告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我个人将看研究报告切分为三个层次,层次的不同体现出投资者目前进阶到何种的研究能力上。

  第一个层次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个层次的投资者是过度迷恋研究报告的,认为研究报告的推荐逻辑是非常准确的,会简单的依据报告进行买入,想当然的认为卖方机构看好的标的,是肯定有投资价值,这个层次的投资者没有深入分析研究报告的推荐逻辑是否站得住脚。

  比如说在报告中,研究员会基于产品涨价这个逻辑来推荐标的。例如2020年初以国信证券、华西证券为首的电子组开始集中性看好面板价格的上涨行情,认为面板价格1季度将开启新一轮的涨价周期,但是时至今日,我们看到面板价格仍旧处于底部,涨价的最早动作可能3季度是有可能性的。

  所以不要单单基于产品涨价的逻辑,直接推导公司的投资价值是很高的,而是要去细化分析,其产品涨价的推动因素是什么,是供需结构的反转,还是补库存,产品涨价的时间点大概是什么时候,产品涨价的周期是多久,产品涨价的一致性强不强,产品涨价能否传导到上市公司,传导后上市公司的业绩弹性强不强,等等细化逻辑是否在研究报告中都有明确的阐述,所以在这个层次上这些问题投资者基本上都不清晰,只是盲从。

  第二个层次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个层次的投资在经历过第一阶段后,由于盲目跟随买入,在许多投资标的上有过很大的浮亏,特别是牛市的高点跟随研究报告买入。

  比如说上市一轮牛市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卖方机构都在猛推“乐视网”,现在都已经进入到退市整理期了,亏损严重的投资者从迷信研究报告到“唾弃”,认为研究报告,就是机构联合上市公司来出货的,发布利好的报告来找接盘侠的,这个层次的投资者片面认为所有报告的价值是“一文不值”的,陷入到另一个极端区,那就是报告=“垃圾”。

  第三个层次是看山还是看,看水还是水。投资者在经历上两个层次的磨练后,会辩证看待研究报告的价值,因为研究报告本质上服务于机构投资者的,是券商斥巨资打造研究所输出的“极具含金量”的内容,是有能力去影响资金流向的,研究报告中有相当多的内容是值得参考学习的。

  进入到这一个维度是需要掌握一套看研究报告的方法论的,只有建立起自身看报告的方法论,才能借力这个工具,省去选股的精力的同时,能够抓住股价变动背后的核心逻辑,而不是去人云亦云。

  券商报告的核心要点:基础情况的描述和分析+深度推荐逻辑

  1.看对行业和公司基本情况的描述和分析

  看报告的第一步,就是先建立起对行业和公司基本情况的认知。如行业的成长空间,行业内目前的竞争格局,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趋势,行业的景气度,产业链的上下游情况,公司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当前的护城河,市场占有率,公司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公司的治理结构等等。

  假设如果上述要素全部由我们自己去研究的话,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实际上以上的内容在研究报告中均会涉及,所以通过研究报告,能够省去这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通常来说,上述内容的数据,如果从三方机构买来是要付费的,所以我们通过研究报告反而能够免费获得,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现在有一些投资者会纠结券商研究报告的水平不高、数据老旧,实际上这些都不是很大的问题,在我们去了解一家公司的前期,不必过多严苛,因为就算是要超越市场的一般认知,那也一定是要建立在行业和公司的基础认识之上的,在我们刚开始看行业和公司的阶段,如果连基础还没有具备,就没有必要去苛求研究报告内容的深度性。

  研究报告中已经将公司的基础内容呈现出来了,是有很多有价值的数据去借鉴和参考的。

  2.看券商研究报告的深度推荐逻辑

  券商研究圈有一句老话:“研究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不是数据和模型,而是创意和逻辑。”所以说建立在第一步行业和公司的基础认知上后,我们就是要看到研究报告的深度推荐逻辑。

  我以最近几个月大涨的“原料药”板块为例,券商研究报告的逻辑基本上可以切分为3个方面(截取西南证券医药团队原料药推荐逻辑):

  1)原料药不是简单周期板块,特色及专利原料药壁垒较高,供给端市场格局较为稳定;

  2)特色原料药产能逐步向亚太转移,国内产业迎来较高景气度,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快速崛起,成为主要的特色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家;

  3)原料药行业近几年出现积极变化,随着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和关联审评等政策出台,不断强化原料药在医药产业链中的地位,高质量标准的原料药对下游制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原料药价格有望稳步上涨。

  从以上3点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券商研究员是基于周期特性、国内产能转移、产业链话语权增强3个维度进行推荐的,主要是围绕产业层面进行考量。

  因此推荐逻辑是侧重在中长期的层面,接下来就是通过详细的报告内容,来找到细化的内容和具体的数据,看是否支撑上述逻辑。

  又比如近期有券商研究报告开始推荐铜板块,主要逻辑(截取海通证券有色团队铜板块推荐逻辑):

  1)自3月底位至今,铜价反弹幅度超过30%,中国PMI自3月开始超50;

  2)板块PB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价格上涨提振盈利改善下,估值有修复动作。

  从上述的推荐逻辑来看,券商研究的观点侧重在价格上涨带来的估值修复动作,所以更多是从短期的层面进行考虑的,意识到推荐逻辑的不同,才能去识别和判断驱动股价的因素,才能去体现出研究报告的核心价值。

  选择券商研究报告的“小秘籍”:深度报告+新财富+稀缺报告

  虽然券商研究报告的内容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普通投资者很难全面的覆盖,即使是机构投资者,也是划分不同的行业研究员来去覆盖券商的研究报告,毕竟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以慧博终端披露的券商研究报告数量来看,基本上平均每天是600篇左右,所以海量的研究报告需要一些小技巧来做筛选,下面我分享几个我在读研究报告中的“小秘籍”。

  1.选择看深度报告——逻辑更全面,数据更高,价值更高

  通常来讲,大部分的研究报告是跟踪性的报告,一般就是2-3页,例如事件点评报告,业绩点评报告,市场周报等等,是研究员的常规工作,通常是由券商的实习生主导完成的。

  像上市公司发表定增预案,券商就会发布相应的研报进行点评分析,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大白话。例如本次定增完成后,公司将拥有充裕资金进行产品研发的渠道开拓,扩大产品的种类与规模,并能大幅提高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后续发展空间,为公司经营业绩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保证。

  这样的研究报告含金量是不高的,除非是对个股建立其深度的研究后,跟踪的时候才有参考价值。

  那什么样的研究报告才是深度报告呢?一般来说,各大平台上都会有标签,如果你看到“深度报告”等字样,一般都是深度报告;表现在页数上,页数越多,一般越有深度。

  研究员撰写一篇深度报告的时间,往往需要几周甚至是几个月的时间,通常价值与时间成正比,当花费如此长的心血写就的报告,内容的含金量当然很高。

  2.选择看新财富分析师的研究报告——行业研究顶级人才的“结晶”

  在国内,券商研究所的专业能力是有第三方机构进行评判的,比较出名的有新财富、水晶球、金牛等等。

  最具代表性的还属新财富评比,号称是资本圈的“奥斯卡”,能够拿取如此桂冠的分析师,通常都是业内极度推崇的行业分析高手。

  其撰写的研究报告的价值更高,能够影响的资金也更多。例如电子行业的赵晓光、通信行业的武超则、食品饮料行业的董广阳、军工行业的冯福章、计算机行业的胡又文等等,都是连续多年蝉联行业第一的位置,其对所属行业的分析,远超研究机构的平均水平,有时候甚至能够左右产业的发展趋势。

  当然不乏短期的“点石成金”,这些大拿出一篇深度报告后,股价甚至能够拉起涨停板回应,可见对市场资金的影响能力。

  3.选择看市场陡然集中性覆盖的报告——事出反常必有妖

  通常来说一个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出现变化时,券商的研究员都是发布跟踪式的报告,比如说是业绩点评报告等等,甚至有的研究员都不再跟踪了。

  但当某个公司很久没有出现报告时,突然市场爆出一篇深度报告,随后市场各家券商研究所开始集中性的覆盖,这样的报告值得重点关注,一般是公司的基本面出现了重大的转变,或者是业绩层面,或者是公司治理层面的等等。

  举个例子,17年的大牛股“方大炭素”,实际上在15年3季度以来,市场上就没有哪家机构发布过深度报告,但是17年5月4日,时隔2年之后,招商证券有色团队发布一篇深度报告,判定未来石墨电极将持续短缺,价格将持续上涨,公司作为石墨电极龙头企业将充分受益。

  随后,中泰笃慧、海通施毅、安信王攀等开始在研究报告中大肆推荐看好方大炭素,逻辑都是同样看好石墨电极的涨价,随后股价就是一飞冲天。

  4.选择看盈利预测、投资评级、目标价调整的报告

  券商研究员对盈利预测、投资评级、目标价调整,通常是基于基本面的重大变化,或者是核心推荐逻辑的修正,因为上述3个方面的评定都是非常谨慎的,出现改变意味着有重大要素的出现。

  比如2019年的5月8日,中金公司发布研报,将贵州茅台目标价上调25%至1250元,上调公司今明两年的盈利预测,分别上调公司2019/2020年的盈利4.6%/10.8%,中金公司在研报中认为,贵州茅台的提价能力仍然没有完全体现,同时由于看好茅台结构升级,公司当前股价被低估,随后看到股价也是迭创新高。

  所以盈利预测、投资评级、目标价调整的报告,值得特别关注和留意,其中蕴含着研究员逻辑和看法的转变,还是市场反应不足的预期差。

  以上是我对研究券商研究报告的几点思考,后面有机会再和大家聊聊研究报告其他维度的使用,通过借力券商研究报告,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思考,何乐不为呢?



下一篇:浅谈用来挖掘长线牛股的几个特征

上一篇:从拼多多分析怎样看懂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