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B估值结合MACD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09-17 08:19:53


  估值+顺势而为

  在以PE/PB估值百分位作为主要参考的指数投资体系中,采用的方式是低估区间择时分批买入,但是,经常会遇到的情况:

  低估位置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PE受净利润影响,低估的状态会随着净利润下降而变高。

  举个例子,中证传媒,在2016年12月30日,PE百分位已经降到接近0,PB也差不多,处于较低的位置,如果以此判断开始买入,会发现将面临长时间的下跌至今。

1

2

  注:用中证传媒作为例子不太恰当,因为其历史较短,相比2014年以来,2016年的PE分位没有太大参考意义,这里只是作为样例说明问题。

  有没有办法改进?

  主流的券商软件,首页除了K线外,一般都默认有MACD,其普及程度及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入这个指标,结合估值体系,会不会更优?

  还是中证传媒的例子,看月度MACD,修改了参数,以41月(3.5年)的基钦周期为基础,调整短、长期均线为20.5-41月,出来如下MACD。在东方财富的客户端上,除常规MACD外,还有一个"MACD专家系统",选择后会将买卖点在K线上同步箭头显示(实际就是MACD中的金叉死叉)。可以看到,MACD的买入信号要到2019年底才显现出来,如果在2016年底在PEPB低估的位置买入,无论是分批还是一次性买入,都将面临长时间的下跌,同时付出时间成本,而这些买入,在MACD显示的信号看来是可以优化的,同样都是低估位置,但有机会选择更佳的买点。

3

4

  再比如中国互联网50(指数数据较短,用ETF 513050代替),2021年初至今都没有提示买入信号,如果结合MACD,同样可能有机会选择更好买点。

5

  在以净利润或净资产为锚,以PE、PB的历史百分位数据为核心的框架下,之前的操作只考虑了数据的部分,如果结合技术指标,顺势而为,效果会不会更好?

  具体应用上,目前主要着眼于长期趋势的判断,如在标的低估区间的买入时机判断上,考虑的参数设置:

  买入参考:以月K为基础,按41月的基钦周期为慢速均线,基钦周期的一半,及20.5月作为快速均线,信号线(DEA)则以12月(一年)。

  卖出参考:以周K为基础,1年52周计,以13周为快速均线(一个季度),26周为慢速均线(半年),信号线(DEA)也为26周。

  这么设计的原因,买入考虑更谨慎些,用月线来观察;卖出时是在高估区域,通常下跌的速度要快于上涨的速度,因此,卖出设计以周为单位,增加敏感度。

  不过,MACD的设计目的是希望早于均线发现趋势变化及拐点,在DEA的周期考虑上,月度以12月,周度以26周是否过长而钝化,是否有背于设计初衷,需要进一步检验。



下一篇:价值投资的“局限性”,即它的“做”与“不做”

上一篇:MACD核心逻辑和买点卖点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