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之前景理论

发布时间:2023-10-12 07:10:01


  传统经济学的期望效用理论有个重要假设,即人是理性的,会追求效用最大化,所有推论都基于此。丹尼尔·卡内曼(心理学家)和阿莫斯·特沃斯基提出不同观点,认为人做决策时并非总是理性,并提出前景理论,并因相关研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前景理论核心观点:

  首先理解prospect,被翻译为前景,理解不太直观,我仍理解为期望,是没有发生的事情,是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结果,《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是就人们在面临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结果做选择时,决策结果背后的原因分析。

  确定效应(certainty effect)

  从一个调查开始。

  问题1 有两个选项:

  选项A:33%的概率获得2500元,66%的概率获得2400元,1%的概率0元;

  选项B:确定获得2400元。

  各位怎么选?

  我的选项是B,和调查结果的多数保持一致。

1

  A选项的期望收益=2500*33%+2400*66%+0*1%=2409 > B选项的2400元,按照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理性人的选择应该是A,或者再不济也得五五开吧(2409和2400差不多),但这里是个反例,多数人选了B,违背了期望效用理论,算不理智行为。

  问题2 也有两个选项,差异在于两个选项都是不确定性的,此时多数人选了C,C的期望收益825(2500*33%)> D的期望收益816(2400*34%),这符合传统经济学理性人的期望效用理论,理智了。

  结论是:人们在面临确定性收益时,表现为风险厌恶(1%的风险也是风险,不想去冒),这称为确定效应(certainty effect),人们会过分重视被认为是确定性的结果,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收益。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落袋为安。

  反射效应(reflection effect)

  换个方式问,还是原文中的调查结果,问题3 VS 问题3',二者差异,一个是正向的收益,一个是负向的损失:

2

  问题3:A:(4000, 0.8)表示80%的概率获得4000元(以下同),B:(3000)表示确定获得3000;

  你怎么选?

  我选B,但是,按照期望效用理论的理性人假设,A=4000*0.8=3200>B的3000元),理性人应该选择A,但实际调查结果显示,人们选择了确定获得3000元的选项B。

  问题3':C:(-4000, 0.8)表示80%的概率会损失4000元,D:(-3000)为确定损失3000元。

  我选的C,心态是C有20%的机会一分钱不用损失,但如果是D,会确定损失3000块。按期望效用理论,理性人应该选择D,因为D选项-3000的损失 < C的-3200(-4000*0.8),但调查结果违背了期望效用理论,多数人选了C,表现为风险喜好,想要冒险试一试,万一选中了那20%呢?

  问题4和问题4',注意,4和4'仅仅是将问题3和3'的概率变成原来的1/4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差异,当两个选项都变成不确定性时,理性人的期望效用理论又生效了:

  4000*20%=800 > 3000*25%=750,大家选了800

  -4000*20%=800 < -3000*25%=-750),大家选了-750。

  结论是:人们在面临确定性损失时,表现为风险喜好,即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前景理论称之为反射效应(reflection effect)。我理解之所以称为反射效应,两个问题本质上是一样的,差异在于一个是收益,一个变成损失,但调查结果则显示为完全相反的结果。

  重复下:

  确定效应: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收益,表现为风险厌恶;

  反射效应: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表现为风险喜好。

  不过,这两个效应可能会变异,比如两个选择中,期望收益差异差异非常大,如确定获得2000元和有1%的可能性获得100000,你会如何选?

  我会选择赌一把,尽管后者的期望收益=1000(1%*100000)明显小于前者确定的2000元,但架不住万一中了呢?这就是彩票的底层逻辑,彩票赢钱可能微乎其微,可还是有不少人心存侥幸搏小概率事件。另一个例子是保险,相对而言,发生意外摊到倒霉事件的概率是很小的,但架不住万一遭了呢?人们还是想规避掉这个风险。前景理论提出,人们会过度重视小概率事件。

  在小概率事件面前人对风险的态度是矛盾的,一个人可以即是风险喜好者(买彩票),又是风险厌恶者(买保险),传统经济学理性人假设下是追求效用最大化,无法解释这个现象,这就是佛里德曼-萨维奇悖论。

  很有意思的现象,人的行为存在确定效应和反射效应,但涉及小概率事件时,确定效应和反射效应失效中的风险偏好会发生离奇的转变。

  这个有意思的现象背后的逻辑,盲猜可能是心理账户作祟。当面临类似彩票或保险案例时,心理账户是那笔巨大的收益(比如中奖500万)或巨大的损失(发生意外的损失,比如损失100万),参考点发生了变化。变成了500万收益和购买金额,或100万损失和保费之间的比较。

  简言之,人在面临确定性收益时不愿冒风险,而在面临确定损失时都成了冒险家,收益和损失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参照点变化,风险态度也会变化。

  在《思考,快与慢》中,作者将以上的情况归类到下面关系模型中,称为“四重模式”

3

  参考点(reference point)

  参考点是理解前景理论的核心。

  问题10:调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有25%的概率进入下一阶段,75%的概率出局

  第二阶段:在80%的概率获得4000元和确定获得3000元中作选择。

  需要在不知道第一阶段结果的情况下做出决策,你怎么选?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选择了B,结果是符合确定效应的。

4

  有意思的对比来了,问题10两阶段合并,A、B两个选项实际上等同于:

  A:20%的概率获得4000元(25%*20%*4000);

  B:25%的概率获得3000元(25%*3000)。

  选项是不是有点熟悉,本质上和上面的问题4一模一样,但是,调查呈现的结果却完全相反(22%和78% VS 65%和35%)。

5

  结论是:人们通常对问题做简化处理,会跳过了问题的共有部分(第一阶段是选项A和B共有的部分),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差异部分,并就差异部分做出决策。而实际上,这一“跳过”可能会产生不一致的偏好,因为一对期望可以有多种形式分解为共有和差异部分,不同的分解会导致不同的偏好,这种现象称之为隔离效应。说明了人们的选择可以因“对结果的概率的描述不同”而改变。此外,人们的选择还可以因“对于结果的描述不同”而改变。

  继续,问题11,在选择前,有个条件,无论你有多少财富,都在你当前财富基础上额外给你1000块,然后选择:

  A:50%概率获得1000元;

  B:确定获得500元。

  多数人选择了B,确定获得500元。

6

  问题12:在选择前,有个条件,无论你有多少财富,都在你当前财富基础上额外给你2000块,然后选择:

  A:50%概率损失1000元;

  B:确定损失500元。

  多数人选择了C,50%概率损失500元。

  问题11和12的调查结果符合确定效应和反射效应,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问题11和问题12的最终财富是一样的,但调查结果截然相反:

  问题11的最终财富:现有财富+1000+500=现有财富+1500;

  问题12的最终财富:现有财富+2000-500=现有财富+1500。

  说明受访者完全忽略了已先得了一笔钱的前提条件,而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后面的选项上做决定。

  结论是:相对于现有财富,人们更看重得失。人们在做决策时,价值判断取决于相对于参考点的价值变化,而非财富的最终状态。

  举个例子,这两年股市不行,大多数人都亏损,但大家的参考点主要是沪深300,看收益好坏变成跑赢(输)沪深300多少,跑赢了大多数就会觉得还可以,虽然也亏着钱。

  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人们只喜欢得到,不喜欢失去。对失去的厌恶程度远大于对得到的喜欢程度。通俗些,获得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

  下面这张图是对应的价值曲线,横轴表示收益或损失的数量,纵轴是收益或损失对应的价值。

7

  图1:前景理论价值函数

  这条曲线的陡峭程度在收益和损失区域不一样,损失部分更陡,为更好理解,标示出-100和+100对应的价值1和价值2,价值1>价值2(看长度)。

8

  图2:前景理论价值函数

  价值1>价值2,大多少呢?在《思考,快与慢》中,作者对“损失厌恶系数”做了估计,大致在1.5~2.5之间,换句话说,假设痛苦和愉悦可以正负中和,亏损100元带来的痛苦,需要获得差不多150-250元带来的愉悦才能中和。

  这个现象常见的案例,抛硬币赌输赢,正面赢100,反面输100,你愿意赌吗?由于损失厌恶,多数人不会参与这样的赌博,如果正面提高到200呢?

  引申到股票账户,亏损100带来的痛苦比盈利100带来的愉悦,量级要大2倍左右。如果一个投资者面临不得不卖出一笔的情况下,通常会倾向于卖出盈利的股票,而不是亏损的,即便亏损的标的可能质地更差且面临更大的亏损。

  另外,细看这张图,价值会随着收益(损失)增加而边际递减,用来描述投资者对盈亏时的心理状态,越接近盈亏点,曲线越陡(损失区域更陡),单位亏损带来的痛苦越明显,但随着亏损累进,单位亏损带来的痛苦增加程度放缓,呈现边际递减趋势(如图中0~-100对应价值1,-100~-200对应△价值,都是-100的亏损,但△价值要小于价值1),这个图可解释很多投资者亏损到一定幅度后就麻木了,干脆躺平。正向收益也一样,接近盈亏点时,单位收益增加带来的愉悦感要更强,然后边际递减。



下一篇:我和股票的故事之不堪的血泪史

上一篇:企业价值的评估和市场价格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