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分析的五个步骤(详解)

发布时间:2021-09-28 20:02:35


  只通过利润表去分析一家公司的好坏,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利润表最容易被操纵,最容易作假,最容易包含“水分”。利润表里充满了会计假设和会计估计,上市公司为了给股民一个“靓丽”的业绩数字,往往向利润表中“注水”,通过虚增收入或少计成本费用,造成利润的“虚胖”,而非上市公司为了少缴企业所得税,往往千方百计地隐匿收入或减少收入,或者虚增成本费用,造成利润的“人工瘦身”或“假亏”。

  但是,在排除假利润的前提下,盈利能力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银行或战略投资者决定是否给予一家企业贷款或投资时,考虑的核心因素就是考虑该企业的盈利能力,即该企业是否有好的盈利资产,是否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

  因此,利润表还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家公司的经营状况。按照一定的步骤,我们依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大概了解一家公司的基本情况。

  第一步:营业收入

  营业总收入主要是和日常经营相关的收入,由营业收入、利息收入、已赚保费、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构成。营业收入,通过销售活动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的现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营业收入是公司产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来源,是评价该公司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营业收入我们主要看营业收入的含金量、规模和同比增长;

  (一)营业收入的含金量

  营业收入的现金含量来判断利润表的含金量;营业收入包括应收账款和收到的现金。如果一家公司营业收入现金含量特别低,那我们要远离这家企业,就没有分析的必要了!企业忙活了半天赚了一堆白条,这个事情就不是特别靠谱。俗话说: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

  营业收入含金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100%

  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中的金额是含税的,“营业收入”中的金额是不含税的,在没有白条收入的情况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应该在110%左右。当然这个比率越高越好,如果这个比率大于120%,说明公司不但没有白条收入,还有大量预收款项,基本是先收钱后发货。

  如果一家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小于80%,说明营业收入中的白条收入较多,后期应收账款爆雷的可能性比较大。

  如果一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现金含量远低于1,说明“漂亮”业绩增长的背后并没有真金白银支撑,营业收入、净利润只是“纸面富贵”,现金含量低,盈利质量差。

  在选择投资标的的时候,我们要选择营业收入的现金含量和净利润的现金含量高的公司,也就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大于100%的公司。

  (二)营业收入规模和同比增长

  从营业收入的规模我们大概可以判断出公司的实力和行业地位,一般来说营业收入规模大的公司实力较强,行业地位较高。

  从营业收入增长率我们可以判断出公司的历史成长性;

  营业收入增长率=(本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

  如果营业收入增长率大于10%,说明公司成长较快,前景较好;营业收入增长率低于10%,说明公司成长缓慢;营业收入增长率小于0,说明公司可能处于衰退之中。在投资实践中,选择营业收入增长率大于10%的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小于10%的公司一般淘汰掉。

  (三)行业周期

  周期性行业是指行业的景气度与外部宏观经济环境高度正相关,并呈现周期性循环的行业。周期性行业的特点是产品价格、需求以及产能呈现周期性波动的,行业景气度高峰期来临时产品需求上升,价格大涨,为满足突然膨胀的需求,产能大幅度扩张,而在萧条期时则刚好相反。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周期,有的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很强,不能一直稳定地赚钱,盈利和股价都会呈现周期性变化,我们称之为强周期行业;

  有的行业的盈利基本不受经济周期影响,比较稳定,我们称之为弱周期行业。

  一般来说,银行、证券、房地产、有色金属、交通运输、采掘、建筑材料、钢铁、化工、电气设备等都属于典型的强周期行业,相应的股票一般被称为周期股,它们的涨跌与经济周期息息相关,有一段形象的描述是这样的:

  有的行业靠“天”吃饭,景气度高时躺着都能赚钱;在行业衰退时,入不敷出,甚至破产。但只要能熬过行业的冬天,又是一条好汉。

  而像医药、食品饮料、计算机等行业,不管经济发展情况如何,人们都需要的行业,就是弱周期行业。

  简单来说,提供生活必需品的行业就是弱周期性行业,提供非必需品的就是强周期性行业。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在《战胜华尔街》一书中谈及周期股投资时说:

  对大多数股票而言低市盈率是好事,但周期性股票并非如此。如果它们市盈率变得很低,那么这很可能预示着它们已经接近高潮的尾声。

  反之高市盈率对周期股也不是一件坏事,它可能意味着公司正走出最难熬的困境,业务将会改善。

  因此我们在分析营业收入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行业的特性;抛弃行业去看营收和净利润的变动没有实质意义。

  第二步:毛利率

  (一)毛利率水平

  通过分析毛利率指标,可以了解一家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及风险。

  毛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如果产品具有竞争优势,其毛利率就处在较高的水平,企业就可以对其产品或服务有较强的定价能力,让售价远高于其产品的成本。如果产品缺乏竞争优势,其毛利率就处于较低的水平,企业就只能根据产品的成本来定价,赚取微薄的利润。

  高毛利率说明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很强的竞争力,相应,低毛利率则说明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竞争力较差。一般来说,毛利率大于40%的公司都有某种核心竞争力。

  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在杜邦分析法下,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1/(1-资产负债率)】,表示它是用来衡量每单位净资产创造多少净利润的指标。

  从ROE公式中可以看出,要想提升ROE水平,有三种路径,创出利润更高的产品,或者更快的资产周转速度,或者增加经营杠杆。优秀的企业一般会具有较高的毛利率或净利率,也就是其产品或服务具体较强的竞争优势;如果产品或服务的毛利水平一般,较高的周转速度也可以创造好的净资产收益率,俗称薄利多销,像沃尔玛就是此策略的高手。

  毛利率低的公司要想获得高收益,就必须提高周转率或加杠杆,提高周转率需要强大的运营能力,经营难度较大,加杠杆会增大公司的财务风险。低毛利率的公司要想获得成功需要比高毛利率的公司付出更大的代价,这就增加了公司的风险。

  因此,我们一般把毛利率小于20%淘汰掉。

  (二)毛利率波动

  毛利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反映,亦是IPO审核中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除非经济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毛利率一般是比较稳定,不会大的波动,并且也很少会出现远远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

  如果毛利率每年的波动幅度小于10%,比较安全。

  如果毛利率波幅大于20%的公司一般应淘汰掉,毛利率波动幅度太大的公司要么是公司经营的风险大,要么是公司财务造假的风险大。

  毛利率波动率=(本年毛利率-上年毛利率)/上年毛利率*100%

  (三)通过毛利率异常分析财务造假

  毛利率异常是判断上市公司财务是否造假的起点,毛利率异常分几种情况:一是毛利率明显高于或者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水平,或者变动趋势与行业规律不符;二是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增长异常平稳;三是毛利率稳定或上升时,应收账款大增,存货周转变缓。

  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是否存在造假问题,毛利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那么,如何从毛利率这个指标的变化去判断财务造假呢?其实,我们从常识出发,就可以发现数据的真相。下面就是根据五种与毛利率相关的异常情况去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实施了财务造假的方法:

  1.异常情况

  (1)毛利率升高,应付账款减少,应收账款增加。

  毛利率升高说明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提升,在产业链上的地位也随之增强。相应,企业会尽量多占用上游企业的资金、缩短对下游客户的赊账期限,其应付账款应该增加,而其应收账款应该减少。如果企业的毛利率升高,而其应付账款却在减少,应收账款却在增加,那么就有背于常识,该企业的财务数据你可得要好好掂量了,可能将一部分虚增的利润隐藏在虚增的应收账款中!

  应付账款周转率反映本企业免费占用供应商资金的能力,它代表公司的一种信用,一般来讲,该指标越慢越好。通过同行业比较,从应付账款周转率也能看出一个企业的行业地位,如公司应付账款周转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公司较同行业其他企业,可以占用更多的供货商货款,表明其市场地位较高,但也不是绝对的,只是提供一个分析的参考。

  应付账款周转率的计算公式:

  应付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平均应付账款×100%

  应付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净额/平均应付账款余额×100%

  应付账款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

  其中: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应付账款期初数+应付账款期末数)/2

  应付账款周转率是一个负向指标,值越小,表明企业的议价能力越强,相应对供应商的账款就越长,公司较同行可以更多占用供应商的货款,而且不用支付利息,企业相当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这对企业的运营来说是有好处的,不过,长时间占用供货商的货款,势必会引起供货商的不满,公司同时也要承担更多的还款压力。

  (2)毛利率升高,存货周转率下降。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销售能力及存货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存货周转率下降表明公司存货项目的资金占用增长过快、销售能力下降、公司的产品滞销,说明产品竞争力下降或者说供大于求。此时,毛利率应当会下降而非升高。如果企业的毛利率升高,而其存货周转率却在下降,那么就有背于常识,该企业有可能将一部分虚增的利润隐藏在虚增的存货中!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时,我们在分析存货周转率的时候,如果存货在年中计提了跌价准备,那么,在计算这个指标时,要将跌价准备加回去。

  分析存货周转率时,不要机械地以为存货周转率越快越好。其实一家企业的产品要不要保持库存,要看它的产品属性。

  (3)毛利率升高,现金循环周期上升(注:异常情况三是对异常情况一和异常情况二的综合,可结合起来一起分析)。

  企业的高毛利率一般意味着它在产业链上拥有强势地位,企业会尽量占用上游客户的资金,而不给下游客户很长的赊账期,其现金循环周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一般较小,甚至会出现负值。如果企业的毛利率升高,而其现金循环周期却在上升,甚至比同行毛利率低的企业更高,那么就有背于常识,往往意味着其毛利率是不真实的,需要警惕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可判断该上市公司可能做了假账。

  现金循环周期是企业在营业活动中从付出现金到收到现金所需的平均时间。现金循环周期过程为:现金流出购买原材料,现金变为原材料及库存停留在企业内部,再变为销售的应收账款以及最终回款又变回现金。

  一般来说,公司向供应商付款发生在向顾客收款之前,因为它持有存货(原材料、半成品和制成品)和应收账款债权的这段时期比付款延迟的期限长。付款日和收款日之间的这段时间就是现金循环周期。当然,也有少数公司的例外情况,收款日早于付款日,此时公司的现金循环周期为负数。

  现金循环周期的计算公式为:

  现金循环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4)毛利率大幅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但是销售费用率也大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是研发费用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

  销售费用率是指企业的销售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销售费用率越高说明企业产品销售花费的成本越大、销售难度也越高。一家企业的毛利率大幅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说明产品畅销,其销售费用率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如果企业的销售费用率大幅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那么该公司很可能做了假账。

  一家企业具有比同行更高的毛利率,一般说明它相对于同行业,拥有了鹤立鸡群的特技,获取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要有这个功夫,至少它的研发费用应该会高吧,假如发现该公司研发费用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它的毛利率就有可能是假的,要么隐藏了成本,要么虚增了售价。

  (5)毛利率偏离经济规律

  毛利率的变动趋势与行业规律不符,或者不受经历周期的影响,增长异常平稳。

  第三步:期间费用

  (一)“费用/毛利”比率

  一般来讲,如果一家企业的四项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及正的财务费用之和)能够控制在毛利润的30%以内,说明产品竞争力很强,属于优秀的企业;在30%~70%区域,仍然是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如果费用超过毛利润的70%,通常而言,成本控制能力弱,产品处于红海之中,竞争力弱,属于经营比较困难的企业,我们要远离这样的公司。

  期间费用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营业收入

  “费用/毛利”比率=期间费用率/毛利率

  (二)销售费用

  如果一家公司的销售费用率远高于同行业公司,一方面可能是该公司在营销过程中存在商业贿赂等违法违规行为;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该公司产品缺乏竞争力,为驱动产品销售不得不大投入,有的公司甚至会出现销售费用高于营业收入的情况,这可理解为赔本赚吆喝,靠“烧钱”的互联网企业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销售费用率主要看两点,数值和变动趋势。一般来说,销售费用率小于15%的公司,其产品比较容易销售,销售风险相对较小。销售费用率大于30%的公司,其产品销售难度大,销售风险也大。我们要远离销售费用率大于30%的公司。

  如果一家企业出现过高的销售费用,比如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50%以上,则基本上可说明该企业正在采用最直接最高效的方法来营销——商业贿赂,这不需要过多的创意,文化越低,胆子越大,出手越大方,销量上升越快。医疗行业经常会出现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过高的现象。

  销售费用率也可以看作一个先行指标,一家公司由强转弱往往是从产品的滞销开始的。产品滞销之后,公司往往会增加销售费用,销售费用率就会提高。

  第四步:核心利润

  核心利润反映的是公司纯经营活动带来的利润。核心利润与政府补贴、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营业外收入等都无关。毛利和四费还有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每个企业都有的。因此核心利润越高,盈利能力越强,盈利质量越高。

  在直接法下,核心利润的计算公式为:核心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毛利-四费总和-营业税金及附加。

  在间接法下,核心利润需要以净利润为起点,对非主营业务产生的利润进行扣除,对过于激进的会计方法下产生的利润进行扣除,对非经常性的利得或损失进行扣除。

  (一)核心利润率

  核心利润除以营业收入,可以得出核心利润率。

  核心业务利润率=核心利润/营业收入

  主营利润率至少应该大于15%,主营利润率大于15%这样基本能保证净利润率可以大于10%。

  (二)核心利润与营业利润的比率

  核心利润对应的是一家公司的经营活动,核心利润是一家公司最核心的利润,它决定净利润的质量以及公司能否持续健康的发展。用“核心利润”除以“营业利润”,可以计算出核心利润与营业利润的比率,这个比率应该至少大于80%,说明营业利润中的绝大部分利润是由主业创造的,这样的利润结构才是健康的,这样的利润才是可持续的,这样的利润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这个比率越高越好。

  第五步:非经常性损益

  证监会为非经常性损益下的定义是: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然与正常经营业务相关,但犹豫期性质特殊和偶发性,影响报表使用人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做出正常判断的各项交易和事项产生的损益。

  在利润表中,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这两个项目所核算的内容,与非经常性损益相类似,但其范围要窄很多。本着对上市公司谨慎估值的态度,投资者还是应该使用非经常性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结合着非经常性损益一块看。

  (一)非经常性损益

  经常性损益的特点就在于名字里的“非”字,意思就是不经常发生的,不能持续获取的损益,比如:出售子公司股权、处置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益;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各种减值准备的转回;以及证监会认定的符合定义要求的其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总共有21项。

非经常性损益

  扣非净利润全称是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我们重点分析扣非净利润占净利润的比重和扣非净利润的增长率;

  1.扣非净利润/净利润

  一般来说,扣非净利润占净利润比例在80%以上,企业的主业经营效益就好;扣非净利润占净利润比例小于60%,企业的主业经营效益就差。而非经常性损益非常大的企业主营业务发展不健康,企业不务正业,主业后续发展堪忧。

  2.扣非净利润的增长率

  从投资的角度看,投资者可以取用企业最近三至五年的扣非净利润增长率来判断企业的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计算公式为:扣非净利润增长率=(本年扣非净利润增长额÷上年度扣非净利润)*100%。

  如果一家企业的扣非净利润增长率连续达到30%左右的增长水平,说明企业处于上升期,业务正在高速发展,获利丰厚,成长性优秀,具有投资价值。

  如果一家企业的扣非净利润增长率连续达到20%左右,说明企业业务稳定发展,能维持这个增速的企业也不失为一家好企业。

  如果一家企业的扣非净利润增长率连续在10%以下的,说明企业业务增长乏力。

  如果一家企业的扣非净利润增长率连续为0或者负,则说明其业务已经陷入困境。

  3.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务收入就是做正事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就是搞副业的收入,营业外收入就是“天上掉馅饼”的收入。

  我们不能指望一家企业始终指望“天上掉馅饼”可以持续的发展。营业外收支净额主要看与利润总额的比率。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收支净额与利润总额的比率=营业外收支净额/利润总额

  优质企业的特征就是营业外收入净额与利润总额的比率一般都小于5%,越小越好。营业外收入净额与利润总额的比率大于5%的公司利润质量较差。我们需要将数据处理之后再使用。

  只看利润表的情况下,通过以上5步,就可以把差公司淘汰掉,把相对较好的公司留下。当然这些被留下来的公司从利润表维度上来看是比较好的,如果想要更深入的了解一家公司,要结合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一起看。



下一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指标和步骤

上一篇:损益表分析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