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间权益投资会计处理的问题梳理

发布时间:2023-10-13 07:11:16


  前些时候看腾讯和平安的年报,想要搞清楚两家公司的价值,试图去捋一捋两家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两家公司的业务都很庞杂,涉及的细分行业也比较多,行业的问题需要梳理政策、行业发展阶段以及对比多家竞争对手的情况,需要的时间和功夫比较长一些,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两家公司在一个特别重大的方面是相似的,共通的,那就是都有大量的对外投资。

  很多人戏称他俩为伯克希尔•腾讯、伯克希尔•平安,最近阅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正好读到1980年的信,开篇,巴菲特为了给股东阐述他认为的合理的评估伯克希尔价值的方式,特意讲了好长一段关于公司间权益投资的会计处理方式,以及背后所包含的估值上的偏重和遗漏。

  从主业+投资这个两条腿并行的整体构建来说,的确可以说他俩是伯克希尔•腾讯和伯克希尔•平安。

  为了把权益投资的会计处理问题搞清楚,我梳理了之前学习CFA和CPA的一些资料,整理成本文——《公司间权益投资会计处理》,以供需要时查阅,由于整理结果有点像tips,没有写一些解释和衔接,如果有缘的朋友看到了,有疑问,可以留言给我,我会尽量解释的。

  公司间权益投资会计处理

  三种会计处理分类

  1、控制——合并

  2、重大影响——权益法

  3、重大影响以下——金融资产

  控制,有无重大影响一般按照股权比例来划分:

  1、<20%, 无重大影响

  2、20%-50%,重大影响

  3、>50%,控制。

  但,持股比例只是初步的划分,最终会计处理方法的核心判断依据在于“控制”与“重大影响”,即:非控制情况下即使持股大于50%,也不一定合并,其他控制方式下,持股比例小于50%,也可能需要合并,持股比例小于20%,也可能有重大影响。

  其他判断控制与重大影响的因素,如:

  1、董事会席位

  2、特别投票权对被投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3、主要的公司间交易

  4、管理人员的交叉

  5、对统一技术的依赖

  第一类:金融资产

  现行国际准则(+中国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划分:

  1、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

  2、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权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摊余成本法——持有至到期投资 (债+混合工具)

  具体核算可见下图:

1

  1、权益类工具分两类核算:

  交易性金融资产,或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进入损益

  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权益(其他综合收益,不可转回)

  2、金融衍生工具与含权债券核算

  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损益

  3、债务工具核算:

  做两层测试:1、资产特征及现金流测试 , 2、业务模式测试

  资产和现金流测试时,不是只含有合同约定的利息和本金的(即含权债券,混合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损益。

  资产和现金流测试,只含有合同约定的利息和本金时

  如果持有目的是持有至到期,每期收取固定的利息和本金——摊余成本法

  如果持有目的兼顾了持有至到期和中途出售——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权益(其他综合收益,出售时可转出到损益)

  若为了减少会计错配问题,即使债务工具通过了两层测试,也可以选择用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损益核算。

  金融工具报表列示:

  公允价值计量的两类方法下,资产负债表,金融资产都以公允价值列示。

  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资产,资产负债表上,以摊余成本计量,即:初始买价+初始买价*实际利率-面值*票面利率=期末摊余成本;后续以期初摊余成本代替初始买价,逐步计算。摊余成本法下,每期的账面价值与债券的票面收敛,即,无论买地贵贱,到期时,账面价值等于票面价值。

  无论哪类方法核算,利息收入(包括摊余成本法下的摊销利息),都计入利润表-投资收益

  已实现的利得和损失,也计入利润表——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权益情况下,未实现利得和损失,计入资产负债表-其他综合收益,实现了的计入利润表。

  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损益情况下,实现与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都计入利润表。

  重分类

  权益证券会计核算方法不可以重分类。

  债务资产只有业务模式改变可以重分类。

  权益投资在金融工具项下核算时,实际都是公允价值计算,如果像伯克希尔这样,投资的都是上市公司,其公允价值就是市场价值,就是市场先生每天都在报价的价值,所以其价值波动很大,所以巴菲特才反复强调忽略伯克希尔短时间内的价值波动。

  同时,这些持股20%以下的公司,其经营结果,本来也应该像权益法下的一样,按照持股比例,分享经营盈利,但是,会计上却只允许被投资公司宣告分配的盈利部分进入投资人利润表里,留存的部分,在当期是相当于忽略了、隐藏起来了,当然,由于价格最终是围绕价值转的,所以,从长期来看,这部分被隐藏和忽略的收益,最终又会以市值的形式回到投资人手里,但是,短期来说,或者对每年财报的报告数据来说,拥有大量金融资产的公司,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在评价公司内涵价值方面的确很容易失真。

  (巴菲特致股东的的信-1980里讲的问题)

  第二类:权益法——重大影响:

  美国会计准则:允许权益投资用公允价值计量。

  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只允许vc、共同基金类可以用公允价值计量,其他的要用权益法计量。

  选择后不可逆

  权益法的核心: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科目

  初始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对价)

  贷:货币资金等(对价)

  期末: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被投资企业净利润*持股比例)1

  应收股利(dividend)2

  贷:投资收益(被投资企业净利润*持股比例)1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dividend)2

  借:管理费用-折旧与摊销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被投资企业可识别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部分,本年度折旧与摊销金额)(这部分即投资者给的对价大于被投资企业账面净资产的部分,有两部分,一是被投资企业一些股东资产、专利等账面价值小于市场价,投资对价补足这部分差额,另一部分是投资对价大于被投资企业公允价值部分,为商誉,但这部分是商誉包含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中,报表上不单独列示)

  实际收到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So:

  年末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余额

  =期初余额+(被投资企业净资产-dividend)*持股比例-(被投资企业投资可识别资产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折旧或摊销年限

  =被投资企业期末净资产*持股比例+对被投资企业可辨别资产溢价未转入利润表部分

  投资收益科目=年度被投资企业净利润*持股比例

  权益法下,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upstream和downstream,核心在于未对外出售的部分的利润(未实现部分),按照持股比例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如果是upstream时,投资收益也要相应调减。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每年做减值测试,减值后,后续升值了也不可转回。

  账面价值减记到公允价值,美国会计准则减值需要被认为是非短期的,才能做减值,国际会计准则需要减值被一个或多个事件证明。

  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下:权益法下投资对象的市值是不反映在合并报表里的,合并报表里的权益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对合营与联营企业投资)科目只反映历史成本+每年盈利享有份额。市值的涨跌在表外。

  (再造一个腾讯的来源:腾讯金控)

  第三类:合并法——控制

  控制下的合并法为全额合并。

  50%/50%,这类合并,共同控制时,可以选择按比例合并法(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都可以选择,但是很少见)

  全额合并法按照商誉不同的选择分为:

  全额商誉法合并(美国会计准则要求用全额商誉法合并)

  部分商誉法合并(国际会计准则两个方法都可选,中国会计准则用部分商誉法合并)

  全额合并法:

  资产、负债科目,子公司与母公司,100%相加

  收入、成本、费用科目,子公司与母公司,100%相加

  现金流科目,子公司与母公司,100%相加

  权益科目,净资产=归母的权益+少数股东权益;全额商誉法下,少数股东权益中包含了少数股东享有的商誉部分,部分商誉法下,因为资产科目的商誉没有少数股东享有的部分,所以少数股东权益科目也没有少数股东享有的商誉。

  利润表: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

  内部往来对账及内部往来及其相关减值准备抵消

  内部交易对外未实现部分损益及相关减值准备及相关现金流及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抵消

  母公司长投于子公司相应享有比例权益抵消,相关减值准备也同时抵消

  集团层面特殊交易调整。



下一篇:价值投资的分析框架:基本面、财务报表和价格分析

上一篇:用333模型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