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动态的眼光看现在的房价究竟贵了还是便宜

发布时间:2023-05-31 22:47:33


  这是一篇小文,起源是在雪球网上看到方丈回复网友的言论:

1

  给对投资领域不了解的网友做个知识普及:“不明真相的群众”是著名投资论坛“雪球”的创始人,而网友提到的“大道2010年前后的发言”是指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在2010年前后的发言(段永平在雪球的id是:大道无形我有型)。

  看到这段交谈为什么会想来聊呢,因为网友所困惑的问题,其实在股票投资中也是存在的,比如有些股票的估值看起来很高,但它就是可以持续的上涨,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复杂:因为我们当前采用的估值指标,多数都是静态指标。

  比如说用租售比、收入比去权衡当下的房价是否贵贱,用市净率、市盈率去权衡股价是高估还是低估。

  以上的指标都是静态的指标,只是看到当时的数据,而没考虑到数据在未来会发生变动。

  最明显的,如果我们用收入比来衡量房价的贵贱,假如说在2010年的时候房价收入比是25:1(网上随便找的数据):

2

  也就是按照当时的收入标准来说,一套房要耗尽一般家庭的25年的可支配收入。

  而根据国家数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的时候,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8779元,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增长了160%。

3

  也就是说如果2010年的收入为1,那么现在收入就到了2.6,如果我们仍旧是用2010年的房价作为参考,那么房价收入比就已经变为25:2.6,只需要耗费不到10年的家庭收入了。

  和之前需要耗费25年的家庭收入相比,压力其实就已经是大幅度下降了。

  原因我们能够很直白的看到:工资的上升。从而使得原来看似很贵的房价,到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是那么的便宜。

  所以从静态的收入比来看,2010年的房价的确是很贵,但是从动态视角看收入变化,房价是否还昂贵,这就真不一定了。

  如果收入是持续高速增长的,那么在一开始的时候以相对高的静态估值买入,也不见得会是坏事。

  相反,对于多数人而言,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面彼此的差距是否被拉开,往往就是看是否有买了房子。

  买了房子和没买房子的,今天的差距可就不是一点两点了,可能是数倍以上的差距。

  因为个体和整体是存在差异的。

  尤其是对于劳动力而言,虽然整体工资增速和房价增速相比并不见得有明显差异,但是时间对于个人的就业竞争力而言是负面作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的就业竞争力下降,收入的增速自然就劣于整体的增速。

  而从生产要素的角度来说,不同的生产要素其实彼此间的增速是不会有太大差异的,比如社会平均工资、GDP增速和房价增速彼此间,其实没有太多差异(相关阅读:即使跑赢通胀,我们依旧贫穷——贫穷的根源是什么、香港房价与工资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房价是工资的函数)

  而资本、土地这些是不受时间影响的。

  所以在此起彼伏中,依赖于劳动要素的个体,自然就慢慢落后于持有资本、土地等要素的个体了。

  ps:顺带看了下广州最新的房价数据是34223每平方米,而同数据源在2010年的数据是10878,增幅214%,和收入增速相比并不存在明显差距。

  因此对于多数人而言,在2010年的时候接受更高的静态估值买入,其实反而是更正确的,因为当时具备更高的增长预期,所以可以享有更高的静态估值。

  这个道理在股市中同样是可以应用的,比如我就是被人用建设银行和贵州茅台给敲醒的。

  我们回到2016年6月,彼时建设银行的市净率为0.8倍,而贵州茅台的市净率是5倍,单从市净率来看,贵州茅台明显是更贵的那个,买建设银行才是当时看似最划算的选择。

  但结果我们现在都可以看到的,贵州茅台期间涨幅达到580%,而建设银行涨幅不足80%:

4

  原因其实很简单,固然两者在此期间的估值走势大有不同,但是相比于估值,业绩的增速才是解释两者差距的核心因素,因为两者每股收益的增速如下:

5

  和贵州茅台相比,建设银行的每股收益走势被压得像一根直线一样,即使它已经上涨了40%,但贵州茅台的增速是300%。

  所以回到2016年6月,我们再看究竟是建设银行贵了还是贵州茅台贵了?我的选择会是建设银行比贵州茅台要贵。

  结语

  简而言之,对于低增速甚至是失去增速的投资品种来说,参考静态估值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一个投资品种在未来具备高成长的可能性,那么我们支付更高的静态估值也不见得是一个坏选择。

  本文其实和前不久这篇文章是一脉相承的:股票分红就一定是好事吗?

  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再多琢磨,想明白了之后,那对于未来房价的走势应该就可以有个大致的方向了。



下一篇:我又双叒叕买房了

上一篇:我的房产观:房价的上涨下跌与房子买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