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的几点认知

发布时间:2022-07-27 11:17:51


  梳理了一下最近思考的几点买房认知,和大家分享一下。

  1、一二线房子是投资品,三四线房子是消费品

  房子是财富的蓄水池,是中国最大的资金池。

  房地产市场是300万亿规模的市场,而股市巅峰只有80万亿,基金只有二三十万亿。

  人的身价=房产价值+证券价值+存款

  大部分中国人后两项太少,基本是身价就等于房产价值。

  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投资房产的能力,一辈子也就只能拥有一套自住房,觉得买房只要自己喜欢就行。

  结果就是认认真真上班,打工存钱,最后却随随便便买了房。

  其实除非特别富裕,不然很少有人有实力买房只考虑自住属性,不考虑投资属性。

  因为你总归需要置换,需要替小孩打基础。

  房价短期看货币政策,中期看供求关系,长期看人口流动。

  中国的城镇化率大约是65%,仍然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未来还是会有大量的人口涌入一二线城市。

  目前一线城市在赶人,二线城市在抢人。

  二线城市像中证500指数,既可以承接一线城市淘汰下来的“优等生”,又可以吸纳三四五六线城市晋升上来的“后进生”。

  所以,二线城市房产的投资价值凸显。

  而“老龄化”与“少子化”正在改变我们的人口结构,从七普的数据来看,人口拐点已到。以后人口会减少,而进入一二线城市的人口会增多。

  那结果就是,三四五六线城市的人口会受到戴维斯双击。将来‘接盘侠’的力量会越来越弱。

  在三四五六线城市买房,只能完全考虑自住需求,这是消费,不是投资。

  2、投住分离的认知很重要

  亚洲人普遍有乡土情怀,觉得在哪里买房,就是在哪里扎根,在哪里稳定。

  而现实是,大部分人在一二线城市,很难在年轻的时候就买到自己很满意的房子。

  区位、装修、学区、景观、物业等等方面都要兼顾,除非家里有矿或者天之骄子,不然只能做出取舍。

  在上海,成交量最大的刚需房,300-500万的区间,基本都是一些老破小,或者远郊次新,居住体验差。

  最理想的状态,你在郊区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这样考虑一些郊区次新,自住和投资价值都不错。

  但是由于资源的聚集效应,大部分优质的岗位,都位于城市中心的CBD。

  上海的漕河泾、陆家嘴人广、张江,汇聚了不可胜数的优秀工作。

  而这里的房价自然也是相当感人。

  很多人因为囊中羞涩,只能买一套偏远的房子,然后每天花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在上下班路上通勤。

  或者是买一套市区老破小,房子的年龄比自己还大,环境恶劣,物业不作为,毫无居住体验。

  这两种都非常没有必要。

  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投资属性好的房子,即便自己住不了。

  因为,除非你的人生有非常大的际遇,让你穿越了阶层的鸿沟。

  不然,你买的第一套房子,大概率就决定了你这一生能买到房子的上限水平。

  原因很简单,优质的房产是稀缺资源,是可以持续上涨的。

  而普通的工薪阶层,要承担房贷,养孩子,高物价等负担,不破产就不错了,能指望存下多少钱?

  储蓄的速度赶不上房价涨速的时候,当你要去置换房产,无疑是捉襟见肘,望洋兴叹。

  不能一步到位的时候,一定要优先考虑投资属性!

  3、现在是买房子的好时机

  从房住不炒至今,中国楼市整体经历了一轮前所未有的大熊市,今年的疫情反弹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经济目前这个死样子,房地产的夜壶一定会拿出来用一用了。

1

  2022年下半年,楼市触底回暖,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从限购政策上看,大部分二线城市已经在悄咪咪松绑,之前卡死的上车资格很多都有操作空间了。

  从贷款政策上看,LPR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是常规操作,从+100基点到-20基点,房贷150万,贷30年,多出利息46万。

  从二级市场来看,前两年买房的是孙子,现在是爷爷。前两年卖房的是爷爷,现在是孙子。议价空间增大。

  国家从来都不想抑制房价上涨,而是想抑制房价快速上涨。

  从历史上看,楼市调控的周期性很明显,过热的时候降降温,低迷的时候加把火。现在就是加火的时候。

  全球都处于大放水的环境,大家都已经积重难返,这种趋势短期(十年)内不容易发生大的转变。

  资金是水,资产是船,水涨船高是自然反应。

  而我国土地财政的模式,同样很难改变,药不能停。

  这是支撑房价上涨的底层逻辑。

  4、投资房产要好好算账

  投资房产的优点:资金量大,可以上杠杆,容易长期持有。缺点:门槛高,包括资金门槛,认知门槛与执行力门槛。

  二线城市想要上车,手上至少要握有200万现金。

  买一个城市的房子,就是买城市的股票。

  挑选好的房子,就像是挑选优秀的主动型基金,要全方面地看。

  要多加中介,多比较,多看房。宏观上选城市,选地段。微观上选户型,选品质,选配套。

  算好账,先确定自有资金和外借资金的量,确定启动资金,从而决定房子的总价。

  计算清楚贷款方式、额度、利率,中介费等摩擦成本。

  梳理家庭流水,选择30年等额本息还款最佳,一般银行要求月供最多是月现金流的一半。

  每个月剩下的钱要能够覆盖家庭支出,不能大幅影响生活品质。

  要有底线思维,建议储备3-5年的月供,防止极端情况的冲击。

  房价涨幅=GDP增速+租售比-房地产税

  摩擦成本要有底,并不是房价涨了就赚钱。

  最后,我们买房是为了赚钱,如果条件不够,没有必要为了买房而买房。

  从收益率来看,不加杠杆的话,房子很难跑赢基金。就算加上杠杆,也未必能够跑赢。

  具体城市的房产,只有地头蛇最清楚,也就是房产中介。

  网上的房源信息很多虚假的,链家稍微靠谱一些。

  投资房产是一件知难行难的事情,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

  再提一句,现金流比氧气重要。



下一篇: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学习笔记

上一篇:不买房的好处有哪些?